每日经济新闻

    传聘辉瑞前销售总监任副总 海正药业有意“去国有化”?

    2012-09-12 00:50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宋丽 发自深圳    

    每经记者 宋丽 发自深圳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辉瑞公司前销售总监陈文德将上任海正药业副总裁,此消息一旦属实,可谓海正药业与辉瑞公司联姻后 “亲上加亲”的举措。

    虽然辉瑞公司内部人员向记者表示陈文德已经正式上任,但陈文德本人对此沉默并让记者联系海正药业相关人士。随后记者连线海正药业证券代表张敏,她表示目前未接到这方面的通知。

    对于海正药业与辉瑞公司的频繁互动,北大纵横医药合伙人史立臣表示,海正药业正进行着逐步“去国有化”的行动。

    营销体系将以辉瑞方主导?

    8月15日,陈文德在微博上透露了其即将进入海正药业工作。

    此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微博私信给陈文德,但他表示“关于海正的事请你直接联系海正药业董秘或企业事务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到海正药业证券事务代表张敏,她表示目前没有接收到新副总裁上任的消息,并表示这种高管的任命一般要经过董事会的决议并披露出来。

    据记者观察,从2011年5月起,海正药业与辉瑞公司的联姻便有条不紊地推进。目前双方已签订合作经营协议,海正药业和辉瑞公司分别占有合资公司海正辉瑞公司51%和49%的股份。

    虽然海正药业绝对控股合资公司,但是目前看来,合资公司“辉瑞味儿”十足。

    据辉瑞内部人员刘淇透露,从他在内部公告中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海正辉瑞公司“几乎一水的辉瑞人”。刘淇向记者透露,七个区域销售总经理中,只有一个是原海正人。高层领导分布亦是如此。

    而在合资公司的合作协议中,海正药业和辉瑞公司约定最高权力机关是董事会,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3名来自海正药业、2名由辉瑞公司委派。

    海正药业证券事务代表张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合资公司正在办理工商登记,组建人员体系。至于辉瑞公司的人员是否占比更大,她表示不清楚情况。

    今年6月底,广发证券调研了上述合资的海正辉瑞公司相关事宜。调研报告显示,“辉瑞对委任的管理层人员非常重视,通过辉瑞中国及亚太区进行了层层选拔。合资公司签订的合同年限为30年。”

    而此前安信证券研报也表示,基于合资双方各自的优势,合资公司的营销体系将以辉瑞方主导,销售总监很有可能由辉瑞方委任;而生产、新药研发和报批则以海正方为主导,质控标准双方进行协商,辉瑞可能输出制剂技术。

    海正药业或有意“去国有化”

    对于海正药业或将聘用辉瑞前销售总监陈文德为公司副总裁一事,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许玲妮认为,海正药业如此选择,一方面是源于陈文德对中国医药市场的熟悉,另一方面也考虑到陈文德在医药市场的个人影响力。

    而北大纵横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聘用辉瑞前销售总监,这将导致海正药业的市场运作开始采用外资企业的运作方式,也就是说,海正药业和海正辉瑞公司业务体系将外资化而不是合资化。

    尽管海正药业与辉瑞公司联姻后,业内普遍认为合资公司将给海正药业带来全方位提升,成为长期看点。但史立臣认为海正辉瑞公司不仅仅是海正和辉瑞的合资公司,还将承接大部分海正药业的销售事宜。海正药业和海正辉瑞公司正进行着逐步去国有化的行为,这种去国有化不仅体现在股权上,更体现在业务体系上。

    “海正药业营销体系的剥离行为,将导致海正药业失去市场运作的主导权,市场和销售将完全听命于海正辉瑞公司。”史立臣称。

    史立臣还表示,海正药业的情况可能与目前国内医药政策对外资与合资企业“超国民待遇”有关。这将迫使更多的内资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与外资企业建立联系,这种形式的发展将不利于国内药企的真正壮大,更多的可能沦为外资企业的代工厂。而这种状况又反过来为外资企业扩大中国市场份额和加大在中国市场的话语权增加了砝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被指年内尚无经营权转让 人和商业高速扩张下现资金困局

    下一篇

    一掷10亿保安全 企鹅再“骑”虎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