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安全是企鹅帝国在PC领域的短板,那么,腾讯CEO马化腾显然不想将这种劣势延续到移动互联网领域。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如果说安全是企鹅帝国在PC领域的短板,那么,腾讯CEO马化腾显然不想将这种劣势延续到移动互联网领域。
“坚决反对假借用户之名,利用安全进行用户难以辨别的行为。”在昨日(9月11日)召开的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向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隔空喊话,火药味十足。
据马化腾透露,腾讯将成立10亿元的安全基金,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移动互联网的安全行列当中。这也是腾讯首次对外公布在移动安全领域的具体投入金额,意味着360未来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将迎来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PC战场:安全是博弈“武装力量”
马化腾表示,腾讯对安全领域会非常重视,而且投入巨大。如果没有安全的保障,未来移动互联网就是一个空中楼阁。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马化腾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表态要进入安全领域。在今年5月份的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就表示:“我们觉得手机安全不是交给一家公司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就像生活里不能什么事都找警察。”
2010年3Q大战,让马化腾深刻意识到,虽然腾讯被外界誉为中国互联网第一大客户端,但是,一个用户数远不及腾讯的奇虎360,却可以凭借着网络安全领域的优势将腾迅搞得手足无措。
“安全不仅仅是互联网的服务,更关键的是它相当于 ‘武装力量’,这种力量看起来不大,但是却足以对巨头产生威慑力。”互联网专家洪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这种武装力量被其竞争对手奇虎360掌握,对于腾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知名IT经理人王冠雄也指出,腾讯帝国的命脉是产品间的相互推荐系统,这也意味着马化腾不可能将“判定权”拱手相让,必须补齐网络安全的短板。
记者注意到,3Q大战之后,腾讯通过股权转让投资金山软件15.68%的股权,并斥资2000万美元投资金山网络,正式切入安全领域。外界普遍认为,与金山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后,腾讯在互联网安全领域将拥有足够的能力抗衡奇虎360。
王冠雄指出,PC上的安全软件战争已经结束,未来的战争在手机上。
事实上,Android平台中没有统一的AppStore监管,给手机安全服务留下了很大的市场空白。
“在PC上,腾讯的策略是维持,即继续做QQ电脑管家和扶持盟友,比如成为金山公司第二大股东。但是,在无线互联网领域的手机端,腾讯的策略却是进取。”王冠雄表示。
从腾讯手机管家,到手机健康节,再到移动安全实验室,以及移动终端安全架构3.0解决方案,腾讯在移动安全领域步步为营。另外,腾讯还对手机加速、病毒防护、流量监控、省电管理等手机各方面的“亚健康”问题进一步发力。此前,腾讯还推出了针对手机用户个人隐私保护的解决方案。
腾讯无线安全产品部副总经理胡振东此前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腾讯做手机安全不以盈利为目的,坚持做免费的帮助用户保障隐私的工具型产品。
“可以预见,腾讯投入的10亿元安全创新基金,相当大一部分将砸在手机安全软件之上。”王冠雄表示。
移动终端:微信是腾讯杀手锏
除了安全领域产品的布局,腾讯还有一个杀手锏——微信。
凭借着微信在即时通讯领域的高歌猛进,作为传统互联网巨鳄的腾讯真正拿到了登陆移动互联网的门票。
而此时马化腾斥资10亿元加速手机安全领域的发展,也让业界不禁为奇虎360捏上一把汗。
事实上,安全是360的发家之本,其在PC上成功也令周鸿祎希望将此优势复制到移动互联网。在昨天的互联网大会上,周鸿祎表示,360希望能成为在PC、移动终端上最大的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
不过,随着腾讯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布局和发力,360在手机安全领域的进程可能不会太顺利。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尽管在PC端360拥有安全卫士、浏览器、网址导航等众多产品,但其在移动互联网入口上的布局才刚刚起步。
2011年奇虎360上市之后,周鸿祎曾四面出击,布局移动互联网,先后推出了360手机卫士、360手机桌面、360浏览器、360安全通讯录、手机助手、360云盘等10余款产品。但是,这些应用并没有获得期待中的成功。
周鸿祎坦陈,360并没有获得移动互联网门票,而微信做到了。
相比较360的摸石头过河,腾讯的策略却很明显,从入口、渠道、技术全面布局。
通信专家陈志刚认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腾讯虽然宣称自己不做手机,但在软件部分如微信、手机QQ、腾讯微博等入口都下重手发展;在硬件方面,腾讯也正在布局手机操作系统、刷机渠道的厂商预装,这些都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
除了抢占入口,腾讯对于安全布局还有更大的野心。胡振东此前曾透露,360侧重于杀毒,而腾讯QQ手机管家不再只是定位于手机安全层面,而是包括手机安全、软件智能管理、系统优化等。腾讯希望站在一个更高的、更广泛的安全角度,提供一种管家式的服务,这与360的保镖服务有着明显的区别。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