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场上跑得最快的人,总是难免引来关于兴奋剂的猜测,同样的道理,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国,要时刻面对质疑的声音。最近,这种声音越来越大,唱空中国几乎成为海内外谈论中国经济时的时髦话题。
面对质疑的声音,一些学者反应激烈,而他们当中既有乐观派,也有理性派。乐观派如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放言,中国经济还有20年保持年均8%增长速度的潜力。理性派经济学家则呼吁理性看待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回落,并主张在此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如果能够顺利实现增长阶段的转换,中国将会迎来一个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的新增长阶段。
唱空论调遭批驳
纵观唱空中国的论调,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动力信心不足,另一种是担忧中国可能出现金融危机。事实上,对于这两种论调,经济学家和投资家们有着不同看法。
刚刚卸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的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就乐观预计,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以保持20年年均8%的增长速度。在目前有关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中,这是最为乐观的看法。
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参与者中看多中国的也不乏其人。美国Federated Inter Continental Fund的高级投资组合经理Audrey Kaplan指出,欧洲的混乱、美国复苏乏力都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但中国的内需旺盛且在不断扩大,所有关键指标都预示这一趋势将加速。“如果你必须担忧的话,担忧好了,只是不要因为做空中国而陷入窘境,中国的下一篇章大有可为。”他说。
资金流出可能造成金融危机的说法,更是一种非常遥远的担忧。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分析说,人民币对美元只是小幅贬值,事实上,人民币汇率整体是升值的,是过去一年时间里最强势的货币之一,并没有形成货币贬值和资本流出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他认为,当前新兴市场国家资本流动逆转是阶段性的。
正常回落早有预期
实际上,目前的回落虽然让人担忧,但中国国内各界对于经济增速回落早有预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撰文指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适度下降、增长阶段转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并非有些人所说的"增长衰退"。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恰恰证明我国成功地抓住和利用了工业化进程中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全球经济减速是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现实,过去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在减弱:一是劳动力成本快速提高,减速削弱劳动力优势;二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达到峰值,服务业的生产率要低于制造业;三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难度加大,而维护存量投资也需要占用资本。
结构调整是关键
唱空论调影响不了中国经济的方向,中国经济的走向最终还是取决于中国自己的政策调整,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做好平衡,实现经济“软着陆”。
林毅夫说,中国的增长潜力要想变为事实,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后发国家的优势来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应不断克服困难,改革、完善作为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所必然存在的各种经济、社会、制度问题,给经济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
刘世锦建议,应推动铁路、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基础产业领域的改革,除了进一步理顺价格关系,更重要的是切实放宽准入,引入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外部投资者。目前,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民间投资趋于谨慎,对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有顾虑。刘世锦表示,吸引民间投资应有系统而实质性的改革举措,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拿出对投资者有吸引力的项目,形成民间资本可预期、能决策的企业治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