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哈尔滨垮桥事故定性为“匝道侧滑事故”。目前已有多名国家级桥梁大师和专家抵达事故现场进行查勘。
每经记者 黎光寿 发自哈尔滨
昨日(25日)下午五点半,哈尔滨市举行新闻发布会,澄清塌桥地段并非阳明滩大桥引桥,而是哈尔滨市三环路群力高架桥洪湖路上桥分离式匝道,且将事故定性为“匝道侧滑事故”。该发布会只设置了发布环节,给与会记者一人一份新闻稿,随后是哈尔滨市政府秘书长黄玉生照着新闻稿念完后宣布散会。
哈尔滨建设委员会网站上的招投标信息显示,事故路段的工程名称为“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其起点为阳明滩大桥南引桥终点,终点为哈双南路。哈尔滨市政务公开网的消息介绍,该工程全长8.6公里,其中高架桥6公里,设置10对上下匝道,地面辅道不少于双向四车道。
事发高架桥由省发改委立项
哈尔滨市政府秘书长黄玉生介绍,三环路群力高架桥工程是由省发改委立项,依法审批的项目。省发改委2008年501号文件批复了该项目的可研报告,2011年356号文件批复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
三环路群力高架桥位于松花江南岸,桥梁体系为双向八车道,工程起点为道里区群力第一大道,向南沿三环路至达康路落地,设置五对上下平行匝桥,跨横向路口部分为钢混连续叠合梁结构,其他部分为预制斜腹预应力小箱梁结构。设计荷载城-A级(公路-1级)。
黄玉生介绍,事故发生地点位于桥梁整体的中部偏南,为上跨洪湖路的上行匝桥,长121米,距阳明滩大桥南端3.5公里。该项目属于独立建设项目,与阳明滩大桥分属两个工程建设项目。目前,阳明滩大桥畅通无阻。
25日上午,哈尔滨市建委发布了哈尔滨三环路高架桥洪湖路上桥匝道处交通事故的平面示意图。从示意图可以看出,事故地点是三环路高架桥进入群力高架主桥的一小段匝桥,而非阳明滩跨江桥。
7名专家负责鉴定
黄玉生介绍,事故发生后,市政府立即组织省市有关专家,对桥梁设计、施工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确认,并由省住建厅出面,国家住建部有关人员帮助推荐国家级桥梁设计大师和知名专家7人,组成专家鉴定组来哈进行鉴定。
黄透露,24日下午,已有4名国家级专家抵哈,并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初步查勘。25日上午,已抵哈专家又进一步踏查现场、强度测试,查看设计图和竣工图等技术资料,进行设计核算。
25日晚6时左右,其他3名国家级专家将全部抵哈,继续展开现场踏查和相关鉴定工作,国家专家组将尽快出具鉴定结论。不过,黄玉生并未透露这些专家的单位和姓名。
倾覆车辆重超400吨
黄玉生介绍,哈尔滨市安监、交通和公安交管部门在调查事故中,将倾覆的车辆按位置由前至后(由北至南排序)分别编为1~4号车。
1号车为2轴货车,由吉林榆树驶入事发地点,车辆拉运为白色编织袋包装的饲料。2~4号车均为6轴重型半挂车,由长春经102国道、江南中环路驶入事发地点,车辆拉运散装白色石灰石。
黄玉生称,据测,1号呈车货重为22吨,2~4号车车货总重400吨以上;2~4号车货厢体积均有改动,为非标车辆。
黄玉生还透露,8月24日下午,市政府召开市长专题会议,部署对全市开展桥涵排查和超载车辆治理,要求由市建委、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地铁集团等部门及相关区政府负责,对全市在建桥涵重点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桥涵和轨道交通工程,主要围绕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结构安全、材料质量等方面进行排查。
黄玉生介绍,超载车辆治理由市交通部门牵头,由公安交管等部门共同配合。他说,25日上午,市政府又分别召开了桥涵排查和超载车辆治理两个专项会议,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
大桥建设指挥部已解散的消息不实
黄玉生介绍,事发后,市政府立即组织医疗卫生部门对5名受伤人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救治。截至目前,其中1名伤者病情较重,4名伤者病情相对平稳。
25日傍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哈尔滨市第一人民医院,看到一名伤势较轻的伤员,但该伤员面对记者不愿意说话。
黄玉生还介绍,日前网上出现市建委有人说大桥建设指挥部解散了,找不到施工单位的情况。经了解核查,此事并不存在。市建委已按照事故处理的有关程序,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资料提交事故调查组。待事故调查结果确定后,将以上单位名单一并向社会公布。
桥梁专家建议多调查桥梁设计
25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了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公路工程咨询部桥梁专家。该专家称,他们设计这类桥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问题是车辆侧翻的问题,把车辆放在桥面的一侧,将最坏的情况考虑进去。
该专家表示,在没有看到图纸的情况下,判断桥梁究竟存在什么样的缺陷还不好说,但从现有图片来看,桥墩和桥面都没有问题,事故造成的是桥梁的侧翻,说明桥墩和桥面从施工的角度看问题并不大,问题应当出在设计上。
该位专家表示,该匝道整体浇注的箱梁下只有两根柱式桥墩,没有支撑点,不能分散大型货车停在一侧所造成的偏载。他说,过去出现的桥梁垮塌的问题,更多是从施工角度考虑问题,很少关注到设计缺陷上,这次哈尔滨西三环匝道桥侧滑事故,他建议记者调查的时候,多从设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