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转换视角重新聚焦--从全球产业转移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

    每经网 2012-08-10 15:35

    8月10日,在《每日经济新闻》等主办的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洲联集团(WWW5A)·五合新力总经理张颖女士发表了主题为《转换视角重新聚焦--从全球产业转移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

    8月10日,在《每日经济新闻》等主办的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洲联集团(WWW5A)·五合新力总经理张颖女士发表了主题为《转换视角重新聚焦--从全球产业转移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演讲。

    以下为张颖演讲实录:

    在今年的论坛上发现有很多词被多次提到,比如产业升级、城市化、商业地产。那么,今天我在这里从全球产业转移的角度,和大家探讨一下中国城市的发展,总部经济的前景问题。

    迄今为止,世界上一共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产业转移,每次时间约15-20年,第一次是美国大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们将自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日本,重点发展高科技、计算机、通讯、航空航天等产业。第二次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这一次日本和西德将自身不具备资源优势的产业转移到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比如亚洲四小龙,而自身重点发展家电、汽车、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产业。第三次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直到今天,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日本将自身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到新兴发展中国家,而自己重点发展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那么,在这个时期,中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俄罗斯提供了廉价能源,而像印度这样的国家提供了廉价服务业,共同构成了全球的经济体系。

    在全球经济分工的过程中,每个城市和地区都找到了它在世界上的角色。同时,整个城市的物理空间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整个城市形成了一个网络,在城市与城市之间进行着大量的信息流、人流、物流以及交通流的交换,这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就成为这些网络上重要的节点。

    第二个变化是很多城市带的形成。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城市带,比如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以及长江中下游在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群,同时欧洲也提出了城市走廊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一个走廊化的地区存在经济非常有活力的城市。

    第三个特点是同城化的趋势,随着交通的发展,我们可能在一个城市生活,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在第三个城市进行休闲和娱乐,这些分工不同的城市就逐渐组成了一个特大城市,甚至城市群。

    整体来看,整个城市的网络好比我们的身体,城市群和城市走廊如同人的神经系统,这些特大城市就好象是人的头脑所在,来控制着全身的运动。

    这样的结果是,在这些中心城市产生了巨大的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同时,服务业和第三产业也是非常地发达。以纽约为例,纽约是第一次产业转移的直接受益城市,同时也是美国大西洋城市群里面的首位城市,集中了46个全球总部,自己也有丰富的传媒、法律、会计、印刷、媒体等各行各业的服务业。

    那么,从全球的发展来看中国,在讨论中国产业转移的特点之前,先来看一下近三年国务院密集批复的区域规划,在这里举几个例子简单说一下。200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提出,珠江三角洲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等等。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皖江主要承接长江中下游的产业转移。《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长江三角洲未来的结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先发展服务业,为中西部经济发展让路。2011年主要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从这些区域规划来看,可以总结中国产业转移的四个趋势和特点。

    第一个趋势是沿海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是西部大开发,然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最后是中部崛起战略。

    第二个特点是国际产业转移结构日趋高度化。现在,越来越高端的产业链开始向国内转移,比如一些高科技含量、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业,沿海不得不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自己承接这些三高产业。

    第三个特点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势。之前,国际公司会把某个零部件、某个环节放到国内生产,现在他们把后期、物流都放到国内来生产了,可以节省成本,以便和本土实现结合。

       第四个特点是本土化战略。硬件转移到国内,软件还在国外的话,两者会产生很多的矛盾。所以,很多跨国企业把人才、战略、管理和市场运营都放到国内来,目前的明显趋势是很多跨国企业的总部原来放在东南亚,现在放到了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

    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化战略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点在昨天和今天很多专家的发言里已提到了。八十年代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小城镇;九十年代提出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000年,大城市和小城市协调发展。从这一系列城市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迎来了春天,或者说迎来了发展总部经济的春天。

    那么,社科院的总部经济研究中心曾做了一个评估,他们把城市分成四级,第一级城市得分在70分以上,在承接总部经济的能力比较突出,主要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第二级城市得分在50分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均衡性,但改造后可以发展得很好,比如南京、天津、成都、青岛、武汉、宁波。第三级城市存在一些短板,但改造后发展优势是很好的,主要是厦门、大连、重庆、沈阳、长沙、济南、西安、郑州、合肥。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头脑位置、中枢神经位置转移到中国。所以,中国诸多城市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好前景。

    发展总部经济要关注几个点,一是要关注市内功能区布局的调整,分化与集聚。我们认为,北京各功能区的分区非常明晰,以北京的商务办公区为例,目前形成了几大分区,首先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主要以IT产业为主;金融街商务办公区主要以金融产业和其上下游产业为主;CBD中央商务区,主要是吸引大企业和跨国公司总部;北部奥林匹克中心区主要以会议、会展经济为主等等,在总部经济选址的时候,要顺应这种集聚效应,而不要背道而驰。

    二是总部经济的集中体现——城市综合体。大部分城市的地标建筑都是城市综合体,比如双子塔。城市综合体一是要有办公功能;二是会议会展功能;三是为商务人士服务的住宿、餐饮等功能;四是为市民提供的购物、休闲、娱乐功能。比如各种影剧院、娱乐中心、健身中心等等。这四个层级结构在一起,导致城市综合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品,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的这个产品对城市的巨大辐射和影响力。

    同时,我们会通过每个城市综合体的面积来侧面反映这个城市的级别和知名度。从中国来看,目前城市综合体面积最大的城市是香港,所以说香港是一个世界城市;排名第二的是上海,说上海是一个国际城市;排名第三的是北京,北京的下一个目标是要先成为国际城市,再成为世界城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德国城市会误认为上海是中国的首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

    三是分界与融合,专业的团队与一站式服务。包括选址、定位、投融资计划、规划、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等等,整个思路是不是统一?以及后期的运营策略、展示策略等等,就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比如懂规划的建筑师,懂室内设计的规划师等等,希望这些复合型人才组成成综合团队,为业主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各个环节的无缝式对接。在万达的各个项目中,我们采取的也是这种形式。

    不管你是产业的转入地,还是产业的转出地;不管你是一个传统的总部经济核心,还是未来有可能成为总部经济核心的地区。只要你能把握住整个区域产业转移和升级的规律,能够找准自身的优势,明确地位,我们相信未来在城市总部经济的发展中都能够成为赢家。

    上一篇

    杜丽虹:调控背景下地产企业的模式转型

    下一篇

    高志:设计公司该如何帮助开发公司成功突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