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交行报告:商业银行面临重大挑战 转型刻不容缓

    上海证券报 2012-08-09 08:53

    2012-2013年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展望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 连 平 周昆平

    执 笔: 

    今年下半年贷款需求可能回稳并略有上升,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将保持较高水平。这种需求结构的相对单一,对银行长期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

    连续两次降息后,商业银行净息差将下降20个基点左右。预计2012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会降至10%左右的水平。如果再降息一次或不良贷款率出现0.1%以内的小幅上升,则2013年银行业净利润可能出现负增长。

    银行业可通过降本增效和收入结构调整等措施实现净利润的基本稳定。如果再次降息和不良贷款率增长0.2%以上的情况同时出现,则银行业2013年净利润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2012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增长动力趋缓,不良贷款余额小幅增长,预计利润同比增速下降至17%-20%的温和增长区间。下半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商业银行将面临息差逐步收窄、存款增长乏力、贷款审慎投放、资产质量压力和中间业务发展受限等方面的严峻挑战,盈利增速将进一步显著减缓。特别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质性提速,对商业银行构成现实、全面和深远的挑战。如何切实解放思想、实施改革创新,更好更快地推进战略转型,已经成为关系到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表1 2012年商业银行盈利增长驱动因素分解及预测

    数据来源: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一、上半年业务发展出现分化,银行利润增速小幅回落

    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和利润增长较为稳定,其中一季度资产规模和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8.8%和23%。随着二季度一系列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措施的推出,上半年利润增速预计会小幅回落至17-20%的水平。总体来看,上半年在利润增速有所下滑的同时,各项业务的发展状况也出现了分化,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是存款业务压力持续加大。受到我国经济稳步下行、市场流动性整体偏紧、年末冲存款扩大基数和一般存款分流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上半年存款增长乏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压力。其中1-5月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927亿元,仅靠6月份2.68万亿元的爆发性增长才实现同比略有多增的目标。

    二是贷款增长前低后高。上半年贷款增长一改往年首月投放较多的情况,前两个月贷款发放同比大幅减少近2000亿元,3月份起才快速回升,至6月末同比多增6833亿元。这一方面反映了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也和年初存款回落后中小银行存贷比受压而减少投放有关。

    三是同业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受到存款增长缓慢和贷存比指标的制约,商业银行常规的资产规模扩张方式受限,为保持业务增长和流动性指标稳定,各行均加大了同业业务发展的力度,同业资产规模的增速普遍高于总资产的增速。一季度末,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的占比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至18.09%和21.36%的历史最高水平。

    四是手续费收入增速大幅放缓。随着贷款需求的下降以及有关部门对商业银行收费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以融资顾问为主的收费收入增长受到较大的遏制。一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17%,与2011年的39%增速相比出现了大幅回落,是近五年来增长水平最低的季度。

    五是净息差环比小幅回落,同比略有扩大。一季度起,商业银行净息差再次出现了季度环比回落的情况,其中上市银行净息差较2011年四季度下降7个基点,净息差水平持续回落的趋势基本确立。

    六是不良贷款余额小幅增长。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继续回落,但不良贷款余额则延续了2011年四季度小幅增长的态势。一季度,除大型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略降外,其他类型银行不良余额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103亿至4382亿元。

    七是不同类型机构间发展仍不均衡。虽然受到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影响,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资产规模依然实现了20%以上的超行业平均增速。大型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增速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市场占比由年初的47%下滑至5月末的45.6%。

    二、年内货币政策、信贷增长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走势

    今年6-7月,央行连续降息并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主要目标是稳增长。201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其中二季度增速为7.6%,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回落,并创下十三个季度以来的新低。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的事实也得到印证。6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虽然同比多增,但对公中长期贷款增量与上月基本持平,占比则进一步下降,可见政策效果尚未充分显现,信贷需求未见明显回升。

    尽管二季度GDP增速较低,但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也相对有限。一是在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未来经济增速有望温和反弹、不会持续大幅回落,且GDP增速目标值已经进行了调整,没有必要持续出台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二是四季度物价涨幅可能小幅回升,中长期通胀压力犹存,大幅调整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不利于控制未来通胀预期;三是国际经济形势仍不稳定,不能排除外汇占款增长的可能性,要把货币增长控制在设定目标范围内,应当保留一定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不宜在短期内进行大力度的操作;四是2008年年底开始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虽然短期内有助于宏观经济快速企稳,但后续的负面影响也逐步开始显现,对这一轮货币政策放松幅度和频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基调,操作上朝着合理增加流动性并促使市场利率下降的方向继续微调。

    在利率走势方面,经过两次降息后目前存款利率基本处在过去十年来的中性水平上,贷款利率则已明显低于中性水平。而今年全年的CPI涨幅也不会明显低于3%。未来存款利率实质性下调的空间并不大,贷款基准利率也就没有大幅下降的可能。但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平衡银行和实体经济之间利益关系的角度来看,加之三季度物价涨幅继续回落,不排除年内再次降息的可能。但应该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下半年那样持续、大幅降息的情况。

    在准备金率方面,主要为应对外汇占款增量下降的影响,同时也为配合银行信贷投放,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预计年内准备金率还将适时适度下调1-3次、每次0.5个百分点。在年度M2调控目标降为14%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也没有大幅多次下调的空间。

    下半年,我国将适当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稳定投资增长,预计相关措施对贷款需求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楼市成交量回升对个人贷款的拉动也将逐步显现,政策向松微调情况下银行的信贷供应能力也较强。但政策不会大幅放松,总体信贷环境也不会过于宽松。综上,预计下半年贷款增量较为平稳,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有望回升,贷款结构有所优化。维持全年新增贷款8-8.5万亿、余额增速较上年略有下降的判断。

    年内利率市场化将较为审慎地推进。从监管者角度看,与6月初同时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同,7月初存款上限并未进一步扩大。这表明央行吸收了上次扩大存款上浮的经验,考虑了当前存款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下、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对市场的可能冲击,未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态度将保持审慎。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原有的经营理念和定价模式会产生根本性的冲击,有逐步适应改革进程的客观需要。同时,短期内各种不利因素的过度叠加也不利于商业银行发挥支持宏观经济保持稳定的作用。因此,未来一个时期,利率市场化可能还会按照“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快慢顺序渐次推进。短期来看,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央行近期态度,预计下一步将选择合适的时机进一步提高期限较长(2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

    考虑到当前实际执行贷款利率上浮占比较高的实际情况,且允许下浮到基准利率的0.7倍已经给银行足够的定价空间,似乎贷款利率下限进一步扩大意义不大。然而,由于设定一个贷款利率的具体下浮底限反而不利于银行定价,因此也不排除贷款利率浮动下限加速放开的可能。从中长期来看,除按照上述原则渐进推进外,预计在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率定价协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等方面也将有实质性的举措。

    三、下半年商业银行面临的四重不利因素

    下半年,除了贷款供求形势改变、基准利率下调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净息差显著收窄的负面影响外,商业银行还要妥善应对贷款投放较为审慎、存款竞争依然激烈、不良资产小幅反弹和中间业务增长受限等四方面因素的考验。

    1、贷款增长的风险与机遇同在。

    针对上半年经济增长减速和信贷需求下滑的情况,中央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在二季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贷款增速出现回升。预计下半年,贷款需求仍将有所回升,商业银行贷款基本可以按照3:3:2:2的季度节奏进行投放,全年贷款符合预期的增长是支持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

    下半年贷款需求可能回稳并略有上升。一是稳定投资的政策将提升基建类贷款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中央对冲经济下滑的最有效手段,未来对于交通设施、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资将加大力度,从而有效促进相关贷款需求的增加。二是房地产市场出现阶段性活跃的迹象。虽然商业银行对开发贷款仍相对谨慎,但个人按揭贷款将随着房产成交量的提升而增速加快。

    然而,贷款需求结构的相对单一性也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下半年贷款需求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仍是投资拉动的结果,来自制造业企业的有效需求增长的情况还有待观察。不能排除下半年贷款增长集中于“铁公机”和房地产投资领域,重现2008-2009年信贷增长结构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将面临短期增长与长期风险如何平衡的战略选择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合理确定贷款的行业投向,选择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项目进行投入,以降低未来的潜在信贷风险,仍将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2、流动性状况的改善不足以改变存款竞争激烈的局面。

    下半年,在货币政策微调、外汇占款略增、贷款稳定投放和存款分流作用减弱等因素的影响下,市场流动性状况将得到一定改善,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经营环境会稍有好转,但存款资源的争夺依然是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未来存款竞争加剧的局面不会改变。

    四方面的正面因素会促使商业银行存款增长的压力稍有改善。一是货币政策微调的因素。在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基础上,预计下半年还有1-3次的下调空间。二是下半年外汇占款增长可能略有好转,预计今年全年的外汇占款增量在1万亿左右。三是贷款的持续投放和分流因素的减弱有助于存款增长的回升。四是下半年存款增长任务一般低于上半年水平(实际运行结果也是如此,如2011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存款增长6.8万亿元,而下半年仅2.3万亿元),业务考核基数对存款拓展的增量影响相对较弱,有助于减轻经营机构存款竞争的压力。

    但即使整体流动性状况好转,存款竞争的格局也不会因此缓解,竞争态势甚至可能会更加激烈。首先,存款仍是商业银行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是稳定息差水平的重要资源,必然成为同业竞争的重点。其次,只要存贷比指标继续作为流动性指标进行监管,就必然推动中小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存款资源的争夺。再次,随着对存款利率上浮限制的放松,价格因素对存款竞争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银行网络和渠道方面的优势将被弱化,存款的稳定性会逐步降低、竞争更为激烈。

    3、资产质量仍将受到不良贷款小幅反弹的挑战。

    未来房地产贷款、政府融资平台和小微企业贷款的走势仍是决定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在下半年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最多,可能推动不良贷款余额的继续反弹,控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将成为下半年商业银行重中之重。

    当前外部宏观经济环境是引发今年小微企业信贷(包括经营类个贷)新增逾期和不良贷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小微企业贷款质量有较大的反弹压力,虽然小微企业贷款在商业银行中占比仍相对较低,但短期内不良余额的明显增加会对整体贷款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政策环境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地产和平台贷款未来走势相对平稳,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资产质量波动。房地产和平台贷款仍是决定中期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

    根据测算,在现有存贷利差的情况下,资产质量变化是决定净利润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虽然2012年资产质量整体将继续保持稳定,但如果未来两年不良贷款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0.2%以上时,就会使银行业2013年的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4、中间业务增长普遍乏力。

    下半年,随着供需环境的改变和监管政策效果的深化,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代理收入和以“息改费”业务为代表的顾问收入增长均将出现大幅减速。

    2012年一季度,在顾问类收入增长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季度增幅同比下降超过6个百分点至20%左右。虽然部分新兴业务仍会较快增长,但由于缺乏新的收入增长点,未来中间业务很难再现前几年整个行业30%以上增幅的情况,增长乏力的中长期趋势基本确立。由于各中间业务板块所受影响不同,业务增长将由新兴业务推动转变为以传统收费业务推动的发展模式。

    总体来看,随着未来经济增长目标的调整,以及保持稳健基调、向松微调货币政策的持续推进,商业银行下半年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可能延续到2013年。

    四、两次降息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带来现实挑战

    1、两次利率调整对商业银行利差和利润的影响

    近期的两次利率调整,分别采取扩大存贷款定价浮动幅度和非对称降息且有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空间的模式,对各项业务的影响有所不同。综合连续两次降息的影响,静态降低商业银行净息差20个基点左右,预计全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会下降至10%左右的水平。

    具体分析以下几点:一是存款成本小幅下降,按五大行调整后的价格计算,预计存款成本会下降10-12个基点。二是贷款收益下降较大。由于贷款供求关系不利于银行提高利率,未来要求利率下浮的企业会明显增加,推动贷款收益下行。三是其他业务收益所受影响较小。由于市场利率更多受到供需状况的影响,因此资金交易等业务的收益短期不会有大的波动。

    2、年内继续降息对银行净利息收入影响的情景分析

    根据我们的测算,在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仍维持15%增速的情况下,2012年经过两次降息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和两次调整准备金率后,全年净利息收入会较2011年增长12%左右。

    由于今年的两次降息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均在年中时推出,对全年的综合影响相对不大;在重定价及时间因素的作用下,预计对2013年业绩的影响大于2012年,2013年净利息收入仅会比2012年增长3.67%。如果下半年继续推出与这两次降息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效果相近的措施,则对2013年净利息收入增速负面影响更大。

    表2 再次降息对未来两年净利润增长的影响

    3、未来两年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情景分析

    综合考虑降息、利率市场化和资产质量的变化,在假设未来两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上升0-0.2个百分点的三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净利润将出现以下的变动趋势。

    第一,2012年银行业仍能实现净利润增长,无论继续降息与否,只要资产质量不出现超预期的剧烈变动,2012年银行业净利润均将维持增长的格局。

    第二,2013年可能成为银行业净利润增长与否的分水岭,在经济和政策环境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2013年银行业将会出现净利润负增长。

    第三,未来净息差和资产质量的变动状况将取代资产规模增长,成为决定银行业利润走势的决定性因素,规模增长带来的“以量补价”和“不良资产摊薄”效应难以持续。

    表3 降息及不良资产波动对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的影响

    注:假设未来两年不良贷款增长中的10%分布在2012年下半年,其余90%在2013年内出现

    总体来看,如果保持现有利率水平,且资产质量相对稳定,2013年银行业净利润预计可以与2012年持平;如果再降息一次或不良贷款率出现0.1%以内的小幅上升,则2013年银行业净利润可能出现负增长,但银行业仍可以通过降本增效和收入结构调整等措施,实现净利润的基本稳定;如果再次降息和不良贷款率出现0.2%以上较大上升的情况同时出现,则银行也2013年净利润下滑的可能性较大。

    五、商业银行应加快转变经营模式、有效推进战略转型

    面对周期下行、金融改革和监管加强 “三碰头”大潮的环境,我国商业银行应直面现实、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摒弃自满意识、畏难情绪、陈旧思路和僵化做法,以差异化战略引领转型发展,以金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助推转型发展,显著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1.建设科学、精确的定价管理体系,发挥价格杠杆对转型发展的调节作用。综合考虑战略需要、竞争态势和成本因素,科学、灵活地进行存贷款业务定价。深化应用管理会计手段,更加准确、多维度地分摊营业成本,为合理定价创造条件。

    运用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工具(RAROC),精确计量资本成本和客户贡献,为准确定价提供有力的工具。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法(FTP),有效调整资产负债业务结构,引导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策略。

    2.实施差异化业务策略,赢得转型发展的主动权。商业银行应从市场定位、商业模式、产品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落实适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巩固和强化核心竞争力,在转型过程中赢得主动权,避免新一轮的“同质化转型”。

    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差异发展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发挥综合经营的协同效应、积极稳妥地“走出去”、发挥低成本负债的优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对于中型银行而言,战略转型的重点在于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突出在局部业务领域的特色;对于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则应立足村镇或者社区,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夯实客户基础、稳定核心负债,提供快捷灵活的金融服务。

    3.积极优化客户结构,夯实转型发展的经营基础。对企业议价能力强的大型国有企业和政府背景项目区别对待,对其中一些综合效益较差的客户和项目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尽量降低利率下浮贷款的占比,减少为抢规模而放弃收益的现象。

    在有效管理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优化配套机制,更加重视发展客户忠诚度较高、交叉销售机会多、综合贡献度大的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客户,通过提高综合收益缓解息差收窄的负面影响。

    4.大力发展新型业务,带动和加快转型发展。在我国仍可能继续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情况下,存贷款利差收入对利润增长贡献度降低将是一个中长期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一是应深度对接金融市场,提升交易、投资、代理、资产管理和金融衍生品等业务收入的占比;二是在公司机构金融业务领域,加大投入、高效激励、锐意创新、协同经营,重点拓展增长空间巨大、银行有相对优势的现金管理、贸易融资、投资银行、金融机构、离岸金融、跨境人民币等新型业务,以此为抓手有效加快公司金融业务的战略转型步伐;三是在个人金融领域,重点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增值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个人贷款、信用卡等业务。

    5.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转型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经营风险发展变化的新特征、新要求,全面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顺应银行信贷客户结构的新变化,处理好风险、创新和收益的关系,着力优化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方法和技术。研究改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系统。严守流动性底限,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6.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引导、推动转型发展。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业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是银行实施非价格竞争、打造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手段。

    银行一是应健全境内外机构之间、各分行之间、银行和子公司之间的联动机制,提高对客户的境内外一体化服务能力;二是应稳妥、深入地加强条线运作管理,探索实施利润中心模式或者事业部制改革,为高效传导转型提供体制保证;三是更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方法,提高战略连接度和管理精细化程度,引导和带动转型发展。

    例如,更加准确地核算经营单位、条线和员工的经营业绩,及时、高效地开展激励;加强成本管控,优化资源配置,健全以战略为导向、投入产出匹配、激励约束到位的成本管理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优化引人、选人和用人机制,做好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各类紧缺、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等等。

    上一篇

    证券期货三大协会力推行业诚信建设

    下一篇

    汾酒“万言书”曝光 直指商标局违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