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渐进修补 难缓社会张力

    每经智库 2012-07-27 15:06

    当改革走到“深水区”,意味着不能对困扰中国百年的“转型”大命题再含糊其辞。

    每经编辑 赵庆

    与中国一洋之隔的美国,之所以能够强盛200年,且至今不衰,就与其强大的自我内部革新能力有关。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与奴隶制的矛盾,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涤荡了污秽,扫清了发展道路,遂一跃为世界第一强国;在二战之后,美国通过马丁·路德·金发起的民权运动,完成了对自我的又一次清算与革新;而经历911事件十年之后,美国在纽约世贸的废墟上建立了911清真寺,族群融合与信仰的宽容,成为美国社会普遍反思后的共识。

    今日中国,亦当遵循此道。正如独立学者罗天昊在《大国诸城》一书中所论,须从多重坐标中找准位置。大国的崛起,绝非仅仅是器物文明,而应借鉴现代国家优秀制度,吸收现代世界主流文明,服膺现代社会主流价值,实现广泛、深刻、多元的繁荣。

    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重申转变发展方式,而这种转变,亦将是多重的,既包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亦包含社会制度变革,以及文明的进化等领域。中国未来需要多方位的全面改革,而并非目前只敢改革经济领域,中国需要彻底告别“跛足巨人”。国家的辉煌,永远不只是器物文明,社会体制的改革、主流价值的普世才是未来强盛之道。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更深刻的寓意即在于此。

    由此而言,对中国来说,既要深化经济领域的革新,亦要从人文的高度,更深层次地审视社会危机和体制问题,以改革的逻辑构建“动态和谐结构”。真心希望:关于中国改革的呐喊,能够多一些理性的回声。如此,或可成为经济社会避免“公地悲剧”、从“零和博弈”走向“共和博弈”的开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资金结构性失衡 央行继续逆回购展期

    下一篇

    投连险账户单列 投资股票和基金不封顶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