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上半年业绩黑马翻身领跌 公募布局思路显现

    2012-07-21 01:02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新江    

    每经记者 李新江

    在半年度业绩收官后不久,公募基金无疑又回到了两难的境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市场大幅下滑导致基金净值受挫严重,因中报业绩预期向下修正个股较多,基金未来或面临获利盘抛售。就在本周三,上证指数再次逼近年初形成的低点2132点,市场恐慌情绪继续蔓延。

    根据沪深交易所披露的盘后数据,伺机出货已成为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重要的操作方向之一。但目前权重股继续杀跌的空间已经极小,业绩增速较为稳定的消费股在调整过程中不断有接盘抄底者,显示目前主力资金操作已现明显分歧。

    业绩黑马转身领跌

    就在本周,沪市一度逼近年初的低点2132点,中小板和创业板更是大幅杀跌。在行业分布上,只有信息和金融等行业逆市获得正收益,此前被不少公募基金重仓的地产和食品等行业领跌,使得基金受损严重。

    实际上,随着证券市场进入一个长周期的弱市盘整,目前的市场下滑无疑给公募基金“当头棒喝”。

    iFind统计显示,截至本周四,上周五以来只有QDII型基金表现一枝独秀,大涨1.10%;货币型、债券型和保本型等固定收益类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0.06%、-0.06%和-0.11%;偏股型基金遭受较大损失,其中混合型与主动股票型分别下跌了1.67%和1.92%,指数型基金下挫1.20%。

    而重仓配置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布局地产及大消费概念的基金,包括中欧中小盘、鹏华价值精选、易方达科翔、金元惠理消费主题等跌幅居前。其中,中欧中小盘作为上半年基金业绩黑马,由于重配地产板块短期业绩受挫严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二季度末时,中欧中小盘的股票仓位达到了93.35%,高过一季度末的91.93%,且重仓的房地产业有所加仓至57.25%,而对近期市场表现颇好的金融、保险业进行了减仓,由一季度末的26.44%下调至12.18%。

    值得关注的是,基金重仓中小板和创业板引发基金净值受挫。早在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覆盖的中小板个股超过200只,持有中小板个股市值达到公募基金管理资产的10%,公募基金共对141家创业板公司持股,持股总量为7.17亿股。

    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市场变化可能造成未来公募基金布局思路的变化。“与其说调整不如说是回归,公募基金近年来频频陷入追涨杀跌和盲目捕捉热点的误区,使得近年来基金与大盘整体走势的相对收益也大打折扣,甚至很多基金跑输大盘。基金行业目前急需调整的正是重新向价值投资靠拢。”

    公募基金多空对垒

    极端背后往往孕育着新一轮循环的开始。面对市场近期的惨烈下跌,多家基金公司投资部人士坦言,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目前不失为战略性建仓的阶段时点。

    从上周盘面数据看,蓝筹股做空动能减弱,同时可能酝酿反弹。但是,中小盘股风险还有继续释放的可能,短期若无消息面的催化剂,可能还有下行风险。多位业内人士判断,未来大盘蓝筹股可能在市场反弹中扮演重要角色。

    受房地产调控、通胀反弹等问题困扰,政策的稳定性方面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当前出现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宏观调控面临更多 “两难”选择。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公募基金面临投资思路的“急调整”。

    不过,仍然有不少基金经理在操作上颇为保守,北京某基金经理指出,包括银行业的利润受到冲击等因素表明,A股市场的根基受到严重冲击,目前估值水平虽低,未来继续承压的可能性不容小觑。

    也有折中派认为,国内经济走势应该令我们对市场长期行情抱有信心。南方基金杨德龙指出,从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没有改变,投资和消费的增速没有亮点,出口形势比较低迷,下半年仍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当前,欧债危机不确定性再度上升,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疲弱,预计第三、四季度我国出口增长仍将维持偏弱格局。不过,随着政策面频出利好,我国经济没有出现市场担心的“硬着陆”,经济增速下滑仍在可控范围内。

    人们总是强调股市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底部,这也是投资者为什么一直还对股市抱有希望的基础。但现在银行业的利润受到冲击,等于在动摇股市基础,当估值优势受到挑战时,股市的底部就不再结实。

    公募四大布局思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多位基金经理了解到,包括非银行类金融、地产的周期性行业,以及白酒、电力、医药等防御性板块,得益于“稳增长”政策持续影响的消费型内需行业,及前期超跌股等四个投资组合机会值得关注。

    易方达消费基金经理刘芳洁受访时指出,包括啤酒、牛奶等大众消费品中长期会持续增长,行业空间也比较大。过去二十年,国内很多消费品行业惨烈竞争之后的行业整合初见成效,但大市值的公司并不多见。

    目前,消费行业里除白酒外,鲜有企业市值超过千亿,未来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竞争格局趋于稳定的消费行业肯定会出现大市值公司,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优秀的消费品企业仍是最重要的事情。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成为目前不少基金经理捕捉机会的重要思路,博时创业成长基金经理孙占军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经济转型的迷茫期,投资者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稳定增长类资产成为优选,年初以来食品饮料、医药和餐饮旅游等表现较好就是例证。但在周期类中,仍有许多行业表现亮丽,如部分电子、装饰类公司,受益“金改”的券商股等,所以不能简单定论是投资消费还是周期。

    博时基金石武国也指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关键词是“改革”,而金融领域的改革会是一个突破和重点,非银行金融业未来的改革空间比较大,如保险行业未来受到的支持会比较大,值得关注。

    另外,综合判断全球经济低迷可能还将延续较长时间,大宗商品价格受供求影响仍会处于低位,可以关注受益于成本下降的行业,如电力板块。其次,受益于“稳增长”政策持续影响的消费型内需行业,亦可关注,短期可能会有分化,但长期看好。

    前期超跌股目前也成为不少基金经理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建信基金人士日前受访时表示,实体经济在三季度有望企稳回升,四季度GDP增速也有望重回8%以上。目前A股市场已反映了对经济的悲观预期,未来市场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不大,可关注前期超跌的周期股可能的投资机会。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债基销售疯狂 流动性变化或提前终结小牛市

    下一篇

    股基换股债基换债 备战后市都“加仓”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