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破8不可怕 怕的是放缓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每经智库 2012-07-17 14:13

    在产能过剩和出口受限的当下,扩大内需才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首选之法,通过释放居民的购买力来增加消费。

    每经编辑 赵庆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27098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

    二季度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其7.6%的增长率创下了自2009年二季度(7.9%)以来三年新低,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热议。乐观的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调结构”的必然结果,虽然经济增速放慢了,但老百姓的幸福感增强了。悲观的人则认为这说明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有紧缩趋势,未来堪忧。关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有个“8%”的说法,以至于产生了“保八论”。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了,确实很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大家对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我国沿海地区2000万农民工返乡的问题应该还记忆犹新。

    中央在年初制定了全年GDP增速7.5%的预期目标,虽然7.5%和8%没有太大区别,但这向社会各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中央希望通过适当降低经济的整体增速来换取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善。其实我们谈“调结构”已经谈了很多年了。我们一般所说的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虽然这三项中的任何一项的增长都能带动经济的整体性增长,但真正影响居民福利的,还是消费。根据经济学中流行的效用论,我们用“效用”这一术语来表示居民的满足感或幸福感,而效用则正是消费的函数。通过调整消费数量(这一调整将受到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来最大化自身的效用水平是居民的基本行为方式,而这也将决定其福利水平。毕竟,消费才是终极目标,投资只是过程和手段。因此,把消费作为经济中的大头是最合理的结构。欧美发达国家消费占GDP的比重普遍为60%甚至70%以上,印度也达到了62%,但是我国的消费仅占40%不到。

    提振消费在我国也已经谈了很久了,但收效有限。而投资和净出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继续扮演了经济增长的主力。虽然投资和出口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而言,是非常好用的手段,但其副作用也是非常之大的。先从投资来说,投资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曲折的经济增长手段,即牺牲一定程度的当前消费,从而换取未来财富和消费的增加。所以可以看出,当前的投资越大,当前所做出的“牺牲”就越大。毕竟投资带来的GDP增加只是账面上的,而当前的消费才是实打实的幸福感。

    中国文化里历来强调节俭、隐忍,所以多投资到还是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投资的最大作用也是其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所带来的未来的产出增加。如果未来的产出无法被消费所消化,它就变成了过剩产能,是一种浪费。其实中国现在已经出现了全行业产能过剩的苗头。而钢铁行业和汽车行业就是缩影。

    再来看出口。中国庞大的出口部门其实也是和自身庞大的投资所匹配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但其副作用也是明显的。一方面,出口所带回的大量外汇,让曾经珍贵的战略资源变成了烫手的山芋,既面临着外汇资产贬值的风险,又带来了大量外汇占款引发的国内货币巨量超发的问题,给国内带来了较大的通胀压力。

    其实如果我们从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的视角来看中国的经济问题,很多矛盾都会显得非常清晰了。要发展中国的经济,首先必须面对一个历史原因形成的巨量的人口问题,在经济学上我们称其为劳动要素。劳动要素全部用在生产上,就是充分就业;而劳动要素闲置得越多,失业问题也就越严重。失业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府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因为它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芜湖多名土地违法官员一边处分一边受重用

    下一篇

    热论:烟草博物馆能否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