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发行“去审批化”鼓励基金由小做大

    2012-05-19 01:00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徐皓    

    每经记者 徐皓

    在这个证监会的“改革之年”,年初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发出惊人之问:“IPO不审行不行?”

    而时至初夏,在监管层向基金业延伸的改革举措中,被称为 “基金IPO”的新基金发行却先行一步在“审与不审”的制度改革中有了新突破。

    发起式基金胎动

    “市场化”一直是近年来监管层对公募基金产品发行制度改革的关键词。2009年开始实施的基金产品“排队”过审改为多通道审核,对基金行业生态的改变远超过当时业界的预期。近两年基金产品喷薄而出,市场竞争的急剧上升强化了基金公司危机意识,也推动基金公司在投研改革、产品创新、投资者服务方面快步疾行。与此同时,基金公司盲目追求首发规模的固有陋习也部分改观,对优质产品持续营销的力度加大。

    经过两年多多通道审核制度的运行后,如今基金产品发行制度更近一步向市场化纵深。近期,中国证监会下发 《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为发起式基金留足空间。

    此次修订主要针对两点。首先是放松对基金产品申报数量的限制,允许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上报多只基金的募集申请,一方面为现在实行的多通道审核制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将来实行基金产品注册制度预留空间。

    其二,为将来推出发起式基金预留空间。基金管理公司在募集基金时,使用公司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人员资金认购基金的金额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且持有期限超过三年;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五千万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五千万元人民币;基金份额持有人的人数不少于两百人时,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办理验资和基金备案手续。

    业内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监会研究注册制和发起式基金已经很久了,同时《基金法》修法的过程中也做了配套条款的修改。如今新《基金法》推出也进入倒计时,基金发行制度为未来实现注册制和发起式基金预留空间也是恰逢其时。

    该人士称,未来注册办法明确后,基金新产品注册时间将缩短到几个工作日,较目前长达2、3个月新产品送审流程大幅缩减。而发起式基金将单独另辟审核通道,快速审批。

    管理人与基民一同“成长”

    发起式基金的内核更近似于海外常用的“种子基金”发行方式。一方面通过制度设计将投资人和管理人的利益绑定在一起;另一方面也给一只没有历史业绩的新基金通过积累收益逐渐“发芽”壮大的时间。

    “推行发起式基金的初衷并至非是降低基金募集门槛,而是鼓励基金由小做大做强。”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

    事实上,如今基金公司首募在封闭期后均遭遇巨量赎回。没有过往历史业绩的新基金着实难以吸引资金长期投资。并且,单纯通过渠道经理信用背书推荐,不仅给投资者,也给渠道经理带来很大风险。

    “发起式基金让基金公司回归到关注业绩的本源,同时由于投入自有资金,基金管理人在选择发起时点、基金经理都会更为慎重,而非一哄而上‘圈钱’。”上述人士表示。

    注册制或破冰

    而对于未来法规层面上问题解决后,基金产品申报可能采取的注册制,基金公司更是满怀期待。

    “从目前来看,一些传统产品的审核周期仍然长达2~3个月,效率较低,可能使得产品错过有利的发行时机。”有基金公司高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对于采取注册制后,基金公司是否会在牛市扎堆申报产品的问题,上述高管认为,市场会起到自发的调节作用,。

    同时,亦有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创新类产品并不适用于注册制,监管层对创新产品的潜在风险,对创新产品投资人的保护还是通过原有的通道进行控制比较好,当这类产品已经常规化后,再适用于注册制。

    监管层相关人士此前也对媒体表示,基金发展总的方向是要审批制向注册制来发展。其指出,注册制和审核制的区别在于标准是否公开的,如果是公开的,就是注册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公募基金制度改革潮起

    下一篇

    科大讯飞月底发布新语音合成芯片 巩固传统业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