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芮 每经记者 张敏 发自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7日发布了问题胶囊处置工作座谈会情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尹力要求,加快处置问题胶囊的工作步伐,对查实的涉案企业坚决从重从快处理。同时还强调,深入研究思考完善药品监管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药品监管工作。
而针对“毒胶囊”事件的管控则进一步加强,自4月15日至今,“毒胶囊”被媒体披露事已逾一个月。各地针对“毒胶囊”也在做拉网式检查,而针对检查中仍存在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下发通知称,凡是6月1日仍然没有完成批批检的药品批次,一律暂停销售使用。而这也被喻为 “毒胶囊”处置的“最后通牒”。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对4月30日前上市的产品,在企业自检合格后进行监督抽验,监督抽验比例应不低于企业生产批次的3%;对5月1日后上市的药用明胶和药用胶囊原则要求做到批批抽检,胶囊剂药品监督抽验比例应不低于20%。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还将于5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市场胶囊剂药品质量评估工作。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尹力在16日的座谈会上则强调,要按照国家局要求尽快完成胶囊剂药品企业全覆盖监督抽验,加快做好此前已检验出铬超标企业市场销售全部批次药品的检验和召回工作,全面查清问题企业以及问题产品的流向,并对问题产品及时采取封存、召回、销毁等措施。
同时,对查实的涉案企业坚决从重从快处理,同时高度重视有关信息发布工作,积极稳妥适时发布案件查处和问题产品召回信息,保障群众知情权。要举一反三,深入研究思考完善药品监管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药品监管工作。
此次药监局的表态中对完善药品监管的长效机制的明确,进一步揭示了“毒胶囊”深层次的原因并给予对应的长效解决措施。
而“毒胶囊”事件对于行业的影响也还在发酵中。有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国内的胶囊药物市场较上年同期增长9.46%。在生产厂家方面,国内企业成为市场的主要部分,2011年国内企业的销售数量占总体胶囊剂型化学药的72.34%,较2010年下降了1%,销售金额则维持在63%~64%左右,与2010年基本持平;而合资药企的销量占比为18.07%,同比上升1.07%,销售金额也同比增长1.1%。
而来自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的数据则进一步揭示了“毒胶囊”事件的原因。明胶价格以1万粒为计价单位,优等明胶价格150元上下,平均1分多一粒;而工业明胶仅60元上下,平均1粒仅为两三厘钱。就目前入录基药争夺而言,七厘钱往往成为医药企业竞争的关键。本来用作治病救人的药物,却成为害人的毒药。
日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毒胶囊”事件对于优质企业是长期利好,药用辅料板块有望受益于行业标准提高和监督趋严。制剂板块的走弱是受短期因素(“毒胶囊”事件)和长期因素(药品降价和控费)的影响。制剂板块的短期因素已经得到消化,后续回升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