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三七再疯狂半年内价格翻倍 药企避险自订农场

    每经网 2012-05-17 10:35

     

    进入四月以来,中药三七频涨价,涨幅之大迅速引起各方关注。就四月份的统计数据而言,有些类目一个月内净涨价一百多元。

    对于高价三七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是云南地区持续的旱情和种植成本的增长,另一方面游资炒作难辞其咎。

    短短半年三七价格翻倍

    三七涨价在中药材中并不新鲜。过去两三年的时间里,中药材的涨价风潮在太子参、金银花、红参、党参、黄芪等药材上轮番上演。中国中药协会监测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5月期间,其所检测的537 种药材中有399 种价格上涨,平均涨幅10%,最高涨逾400%。2010年云南地区的特大旱情将中药材三七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三七价格在2010年经历大幅飙升后,今年三月起又爆发了一场猛烈的涨价潮。

    三七又名田七,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历来作为伤科金疮药,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云南文山三七的产量占到全国的98%。云南文山自治州七县一市几乎全部以种植三七为主业。受干旱影响,三七种子的价格也攀升到这几年最高位置。

    据云南文山自治州发布的价格信息,年初20头三七每公斤的平均价格为540元,120头三七平均价格为388元。而文山批发市场相关人士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20头三七售价已经涨到840元每公斤,而120头三七售价是680元。不到半年,售价几近翻倍。

    而在其他省市,三七价格同样保持在高位运行。广东普宁市汇泰中药材批发部廖先生告诉记者,他那里好一点的三七要卖到820元每公斤。此外,网上公开信息显示,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半年内价格翻了一番,去年十月120头三七每公斤价格为340-350元,今年五月三七价格持续上涨,120头每公斤要价730-740元。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许玲妮告诉记者,在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期间,国内中药材价格大涨,三七是价格高涨的“佼佼者”。而三七主产地在云南文山,这使得三七种植和流通已成为云南文山的主要经济产业。

    根据文山市政府网站公告,2011年文山市三七种植业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比2010年的6.1亿元增收2.9亿元,增长47.5%。而今年1季度文山市全市三七流通业经营企业共192户,三七流通业创利润5329.45万元,比上年3295.38万元同期增长61.72%。

    价格暴涨除了天灾还有人为因素

    据文山自治州州委三七产业局信息科陈姓科长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目前全国有1300 多家制药企业以三七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有药品、保健食品等4大类300多个品种,对三七的年需求量达到700万公斤。

    而云南地区持续三年的自然干旱给三七种植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据文山当地相关部门统计,自2009年至2012年3月,全州共有71个乡镇三七受灾,受灾七农达7850户,受灾面积11万余亩,占总面积的86.8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8亿元。

    从2007年以来,全州三七产量持续下降,特别是从2009年以来的三年间,全州年均三七产量仅460万公斤左右,年均缺口200多万公斤。近三年,三七种植面积虽逐年增加,但产量增长不大,2011年三七产量比2010年下降4.61%,仅470.7万公斤。

    陈科长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大因素致文山三七价格持续上扬。

    一是供需持续失衡推高了三七价格。近几年三七使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量不断增加。长期而严重的供需失衡持续推高了三七价格;二是种植成本急剧上涨推高了三七价格。据测算,三七种植成本已由2006年的每亩9千元左右上涨到现在的每亩3.5万元左右;三是连年干旱助长了三七价格持续“走高”的预期。

    此外,由于近三年来三七价格一直在高位上运行(较2008年以前),大部分制药企业没有实施战略储备计划,原有库存消耗完。为维持生产,2012年冬七上市后,大部分企业开始实施进购计划,部份流通经营企业及个体户也参与收购或转手买卖,推动了三七价格快速上涨,其中小头子三七因厂家收购涨幅较大,出现了冬七不跌反涨的现象。

    业内分析人士也表示,三七价格的上涨有多种原因导致,首先是恶劣的干旱天气影响,其次是人们对中药材需求增加,第三是人工成本增长,最后游资炒作的因素也是一大原因,特别是一些中药材小品种,其本身产量并不大,因此很容易被游资控制,从而恶意炒高价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行业内就有几家大企业有很大的三七储备,但是企业的具体名字保密。该人士认为,三七涨价一方面是天灾,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为因素。

    天士力投入1.4亿元“订制农田”应对价格波动

    面对价格高涨、产量下降、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再加上自然干旱这一外生因素,三七种植户意图扩大产量,而制药厂则寻求原材料稳定的价格和供给量。为此,很多农户考虑在扩大种植面积上做文章,而制药企业则与生产基地建立了更为便利和安全的合作模式。

    自2010年以来,文山自治州三七种植面积连年增加,2009年三七种植面积不足9万亩,2011年逼近10万亩,预计2012年全州三七在地面积达到13万亩。2011年采挖面积为3.1万亩, 2012年将达到4.5万亩,实现670万公斤产量。

    而今年以来,为规避三七种植风险,当地相关部门协调三七种植基地与制药集团,共建 “订制农场”创新了三七种植新模式。

    “订制农场”三七基地模式它是以股权、市场、技术为纽带的紧密合作方式。使制药企业的原料需要和种植企业、加盟农户的种植技术、销路呈现出了良好的优势互补性。

    天津天士力集团捷足先登,成为国内第一家到文山投资三七种植业的制药企业。天士力2011年10月份向全资子公司云南天士力三七种植公司增资1.4亿元。

    此外,文山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还与云南白药集团、昆明制药集团成功合作,共建“订制农场”,建设三七种植基地1500亩,创新了三七种植基地建设模式。

    而广东康美药业也在2011年报中指出,康美药业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康美药业(文山)药材种植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并已取得营业执照。

    三七是三年收植物,康美药业三七产品于2011年开始种植,预计2013 年8 月能收获结转产品。

    上一篇

    上海光伏展昨火爆开幕 今日美“双反”裁决受参展者关注

    下一篇

    江苏猪肉价格连续四个月下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