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新江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李新江 发自北京
是坐享养老金名义的安全,逃避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还是强调实际的安全,而对名义安全作出牺牲?这是在养老金入市时,不同阵营的人的不同说辞。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珍更偏重后者,她认为,我们要的不是名义安全而是实际安全。此外,李珍主张养老金应由省级统筹、分账管理。以省为单位,建立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委员会,赋予该委员会独立的地位,进行市场化运营。
进入资本市场才能获得回报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您为什么赞成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
李珍:这是由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决定的。基本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组成,其中个人账户采取的是基金积累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希望当代人在工作时期积累部分养老金,减轻在人口老龄化情况下后一代人的养老负担。按制度的设计,职工工资的8%进入个人账户,缴费30年,到退休时个人账户的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应该可以支付的退休金水平约为当时社会平均工资的24%左右,加上从社会统筹部分获得的社会平均工资的30%多,则个人的退休金可以接近社会平均工资的60%。
而现行的基金管理体制与养老保险制度设定的退休金水平的目标是不配套的。现行的基金管理制度只允许养老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增值水平很低,当然制度只能按一年期银行利率给个人账户记利率。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个人账户的积累额远远不足以达到保证约24%的退休金给付水平。个人账户资金是个人几十年里积累的长期资金,只有进入资本市场,才有可能获得社会资本的平均回报,也才有可能达到养老保险制度设定的目标。
养老金入市存在认识误区
NBD:您觉得目前市场上养老基金入市的症结在什么地方?
李珍:症结是缺少制度变迁的动力。一项制度的变迁或者由下而上推动,或者由上而下推动,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制度的变迁缺少内在的动力,相反,它一次又一次地成为股票市场炒作的话题,被看作拯救股市的英雄,这进一步加重了决策的难度。
个人账户持有人也没有形成制度变迁的推动力。一部分人根本不关心个人账户,他们关心的是最后能拿多少退休金,一部分人虽然已经意识到个人账户保障功能的有限性,但却不知出路在何方。因此,决策者也没有下定决心,因为个人账户积累的不足还可以透过社会统筹和新增财政来补贴,相反,由于基金可能面临市场波动的风险,让个人账户进入资本市场会有舆论的压力。
此外,社会舆论还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我们混淆了一些基本概念。第一,混淆了社会保险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现在中国一共有五项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只是其中一项,个人账户基金只是养老保险中的一部分,我们讨论 “入市”时,其实只有个人账户基金是积累制,是可以进行市场化投资的,而其他的基金都是即期平衡的,包括养老保险中的社会统筹部分,是不能“入市”的,这些资金时时面临支付的需求。
第二,混淆了名义安全性和实际安全性。安全偏好者反对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时,强调的是基金的名义安全,即本金的完整性。名义安全性并不能保证实际的安全性,实际的安全性是在考虑了通货膨胀之后是否安全,我们要的不是名义安全而是实际安全。
第三,混淆了养老基金和一般的资金,养老保险基金追求的不止是实际安全,不止是保值、增值,而追求的是投资回报率和工资增长率匹配的目标。
第四,混淆了股票市场和资本市场。即使有一天个人账户基金按市场化原则运营了,股票也只是投资的一种工具而已。
总之,由于我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出现了各种非理性的情绪和舆论,这些都会影响决策者。
建议省级统筹、分账管理
NBD:在养老基金管理制度安排上您有什么建议?
李珍:我主张省级统筹、分账管理。以省为单位,建立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委员会,赋予该委员会独立的地位,进行市场化运营。
前些年,全国统筹的呼声很高,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也已写进了 《社会保险法》。但我不赞成全国统筹,因为全国统筹弊大于利。第一,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中国正在或者已经向下移动事权,全国统筹则意味着事权上移,责任也是上移;第二,责任上移就意味着省级以下各级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加剧,搭便车问题会更严重;第三,发放标准难以确定,就高就低都会产生问题。
我主张以省级为单位管理个人账户,因为未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是可以预期的,与此相应个人账户应该由省级归集和管理,这样可以与省级政府的事权相匹配。省级管理后,个人账户上的资金可享规模经济,管理人才的积极性也相对强一些。
NBD:个人账户基金以省为单位归集之后怎么办呢?
李珍:建立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个人账户的资金,委员会的成员必须由利益相关者和专家组成,接下来就可以学习和借鉴企业年金的治理结构,在市场上找投资管理人及事务管理人,技术性的制度安排就迎刃而解了。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