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消费促进月”新政遇冷 一线家电企业更盼市场竞争

    2012-05-09 02:02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文艺    

    每经记者 李文艺

    5月4日,商务部的 “消费促进月”活动落下帷幕,这个被看做是家电下乡接力棒信号的政策并没有起到激活市场的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发现,在新的补贴政策出台预期落空后,行业对政策的诉求降低。不仅如此,一线企业凭借自己品牌、渠道和研发优势,反而更倾向于“市场竞争”,而不是更多的政策扶持。

    “消费促进月”家电业受益不大

    上周末,商务部为期一个月的“消费促进月”活动结束,目前关于该活动的各类信息还在统计当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成都几家大型家电卖场后发现,作为该活动的促进行业之一,“消费促进月”政策对家电销售终端的渗透性并不强。不少卖场表示,开展此活动需要先上报申请,而且主要在企业层面进行促销。

    从家电企业反映的情况看,也许并不这么悲观。合肥三洋某销售经理表示,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消费促进月”活动,高端产品销量提升,但整体作用并不是很大。

    国金证券分析师王晓莹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商务部的这项活动只是在商家层面展开,没有涉及国家的财政补贴,对消费的刺激效果不是很明显,企业的销售依然延续了之前的下降趋势。她同时表示,该活动不能看做是政府对“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的接力。

    业内看淡行业刺激新政

    4月19日财政部下发文件通知,家电以旧换新系统将于6月20日24时整关闭,这一文件破灭了市场对政策延续的预期。

    据了解,自2007年开始执行的家电下乡政策逐步退出之时,市场抱有两种预期,一是该政策延期,二是替代政策“接力”。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正在研讨的消费刺激政策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信贷消费,另一个则是补贴节能环保商品。

    4月推出“信贷消费”的预期并未实现,取而代之的是商务部推出的“消费促进月”活动。一位分析师表示,后续可能还会有其他以月为单位的消费活动出台。但可以看出,业内对新政的出台期望逐步淡化,“消费促进月”活动显示了政策面的疲软。

    西南证券分析师李辉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和家电下乡的普及性政策形成对比,未来政府可能会出台精细化政策,重点推动高端产品尤其是环保类家电的发展。家电行业也逐步向高端化方向发展,调整结构是现今家电企业的重头戏。

    反观现在的家电行业,一线品牌诸如海尔、海信、美的等具有较强的实力,对政府新的扶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特别的渴望,反而更希望可以在市场化的环境下加强竞争,成为行业引领者。

    “市场竞争”成一线企业诉求

    “和新的补贴政策出台相比,企业更倾向于市场化竞争。”合肥三洋相关人士称,一方面补贴政策对未来的市场空间产生一定的 “挤出效应”,加大行业的波动力度;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性的补贴政策实施期短,且缺乏倾向性,导致目前行业鱼龙混杂,没能真正达到补贴的目的。

    的确如此。上市家电企业具有一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李辉认为,我国一线品牌等知名企业有着较强的研发实力,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快,生产逐步面向高端产品,市场上的绝对寡头越来越明显。重点企业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

    从2007年12月1日家电下乡政策铺开,到2011年11月30日补贴结束,全国累计销售各类下乡家电2亿台,销售额4576亿元,重点企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如青岛海尔(600690,收盘价11.99元)、海信电器(600060,收盘价17.70元)2009~2011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8.38%和13.05%。

    然而,这些企业得到的不仅仅是销量的猛增和业绩的快速增长,还有渠道的扩展、下沉以及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在“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实施期间,一线品牌趁势将自身的渠道做得更细更精更沉,特别是对三四线城市的布局,基本已经覆盖,竞争能力越来越强。因此,这些企业更渴望得到市场化的竞争。

    四川长虹(600839,收盘价2.39元)新闻部部长刘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实施市场化竞争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实现集约化生产,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与补贴政策相比,他们期望政府出台引导性政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小企业,净化市场环境。

    王晓莹表示,未来行业环境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其在品牌、渠道和研发能力上具有优势。一线产品具有良好的口碑,渠道建设也日益完善,同时龙头企业的研发能力是其他企业不可比拟的,未来的行业竞争会逐渐倾向于高端产品的竞争。

    (实习生鲍春妹对此文亦有贡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齐翔腾达 丁二烯装置暂定5月18日开车

    下一篇

    机构保“杉杉系”提案过关 力合股份董事会将增至11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