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郑佩珊 发自上海
日前,零售巨头麦德龙宣布其B2B网上商城正式上线。继线下市场之后,如今国内网购市场已经成为外资零售商与本土竞争对手的首要竞技场。
每经记者 郑佩珊 发自上海
随着线下一二线市场的增速放缓,网上市场逐渐成为零售商们下一个厮杀的战场。在沃尔玛与家乐福之后,国外又一零售巨头麦德龙加入了线上的“跑马圈地”。
虽然零售商都开始线上布局,但至今却并没有明显的成功案例。作为网上市场的迟到者,麦德龙的线上布局是否会有不同?
麦德龙B2B网上商城上线
日前,零售巨头麦德龙宣布其B2B网上商城正式上线。网上商城将实现全国配送,由此将销售渠道拓展至全国,网站启动初期送货服务将在上海、北京、广州及武汉四个送货点发货,为铺设更多配送网点,其计划未来3~4年内将在华门店数量翻一番。
“虽然B2B模式是线上最为赚钱的模式,”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指出,但目前国内的网络市场环境仍旧很难令线下零售企业实现盈利。目前已上线的零售商中,网上销售额往往都不足实体店的1%。
继线下市场之后,如今国内线上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零售商与本土竞争对手的首要竞技场。对麦德龙而言,在线下市场布局落后之后,线上布局显得迫在眉睫。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刚刚公布的2011年中国连锁百强显示,麦德龙在中国的盈利为138亿,在国内零售企业中排38名。在国内市场外资零售商的排名中,大润发排在第一位,去年的185家门店的销售额达到了616亿;家乐福排名第二,203家门店销售额为452亿,沃尔玛排在第三,销售额为430亿,门店数量为271家。
目前,麦德龙在中国区共有54家门店,去年销售额15亿欧元,同比增长18%。虽然麦德龙在全球市场与家乐福、沃尔玛并列为全球四大零售商,但其在中国的销售增速并不理想。
在网上市场成为中国市场的下一个业绩增长点的趋势基本已经成型之后,麦德龙在家乐福和沃尔玛之后也加紧了线上的布局。
“发展电子商务是麦德龙的集团策略,同时也与麦德龙中国现阶段的战略相吻合。”麦德龙中国总裁何哲伟向记者表示,“为驱动高速扩张和业务增长,麦德龙在中国全力加速拓展新店布局的同时,积极开发‘商对商’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销售渠道,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针对核心业务的专业客户、优化客户管理体系为专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和更加便捷的定制服务以实现有机增长。”
麦德龙指出由于其B2B模式有别于其他的零售商的线上模式,盈利市场并不相同。目前,麦德龙的三大核心客户群:第一类是酒店、餐饮业和食堂,第二类是中小零售商和批发商,第三类是服务业、企事业单位和机关。
传统零售商做网购难度不小
“但所有传统零售商做网购遇到的问题还是比较雷同的。”陈寿送向记者指出,先期的高投入、物流体系的建设以及面对的市场环境截然不同,现在鲜有传统企业成功的案例。
目前国内不乏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零售企业,比如百联的超市类商品专网联华OK网、OK数卡网、OK手机城专网、电脑数码网、OK家电城等,上海农工商超市的 “便利通网上商城”,其他零售企业如苏宁、北京西单商场等都开通了网上购物网站。但从其网上业务经营情况来看,参差不齐,很多网上销售额都不足实体店零售额的1%。同专业经营电子商务的淘宝一年盈利十几个亿相比,目前实力差距很远。
沃尔玛目前通过入股一号店进入中国网上市场,家乐福此前虽然一直在尝试,但陆续关闭了部分网上商城。
“虽然很多零售商在国外的网上市场做得很好,但是国内网上市场却举步维艰。”陈寿送指出,“两者环境相差太大,消费者购物习惯也截然不同。很多零售商仅仅只是希望布局上不落于人后。”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黎雪荣认为,虽然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可观,但目前传统零售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并非一帆风顺,与淘宝等成熟的网上商城相比差距还很大,现有发展瓶颈短期内很难突破。而相对于百货零售和家电零售业,大型超市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难度会更大。
一方面,目前国内网络消费环境尚不完善,网上购物立法匮乏,信用体制、网上支付、物流网络三大瓶颈仍有待解决。尤其是对于大型超市而言,与实体店相比,其发展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环节和支付环节的困难更多。实体零售店铺的房租、人工、水电等成本占到总销售额的12%左右,但通过供应商的进场费、返点及促销费等可抵消约6%。而电子商务仅物流费用就占到销售额的6%~8%。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网络消费群体还没完全发展起来,我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环境同国外有较大差别,由于去大型超市都比较方便,人们还是更享受购物的体验和乐趣,去超市购物也逐渐成为了消费者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