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进口铁矿石6.8亿吨,其中从澳洲进口约2.97亿吨,同比增长11.8%占中国总进口的43%。
每经记者 张国栋 发自北京
在中国钢铁行业已陷入全行业亏损下,澳洲矿商仍在忙着扩产。
4月16日下午,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澳大利亚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Atlas Iron中国首席代表保罗用蹩脚的中文向与会嘉宾推介其铁矿石资源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目前,Atlas Iron已经向中国市场售出超过1000万吨的铁矿石。按照公司发展规划,在其主要港口基础设施建成后,2017年Atlas年产量将达到4600万吨。
但与澳洲矿商不同的是,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连续数月非常不景气,企业也从“微利”转向“亏损”。
澳矿商加大对华矿石输出
当日,Atlas Iron在北京举行铁矿石在华销售突破1000万吨庆典。并与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天津渤海钢铁集团公司、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大陆矿业有限公司和万邦资源(中国)有限公司成功签署铁矿石供应框架协议。
签约仪式上,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孙安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铁矿石是澳洲对华出口的最大单项商品,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进口国,未来铁矿石翻番以满足中国需求。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进口铁矿石6.8亿吨,其中从澳洲进口约2.97亿吨,同比增长11.8%占中国总进口的43%。
与其他主要矿商苦于基础设施掣肘不同,Atlas独具一格。资料显示,Atlas拥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Hedland港口出口权、运输道路和Turner River铁矿石中央处理中心,这是产量和运能稳步提升的重要保证。
作为上市铁矿石生产和勘探公司,Atlas于2011年年初完成了对Giralia公司的收购,使其DOS直运铁矿石资源总量提升至6亿多吨,同年10月又完成了对FerrAus的全面收购,从而拥有了近10亿吨DOS直运铁矿石资源。
此外,Atlas除了与中国客户保持供需合作外,其他合作模式也在探索和进行中。“比如在一些项目开发上,我们可以跟中国钢厂建立合资公司,涉及到开矿的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与中国钢厂也有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保罗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此前表示,全球铁矿石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已经形成。但在Atlas Iron 主要管理层看来,供需平衡的到来还要延迟几年,他们仍然对中国的未来保持乐观。
而据记者了解,不只是Atlas Iron忙着扩充铁矿石产能,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等也均有大规模扩产计划。
值得关注地是,长期以来,世界铁矿石主要由三大矿商掌控,而Atlas Iron公司的崛起,无疑是对铁矿石资源垄断格局的分化和瓦解。据悉,2008年,Atlas Iron向中国出口了第一船铁矿石,目前每年稳定出口600万吨,随着Atlas公司Hedland 港新的泊位于2015年建成,2017年Atlas年产量将达到4600万吨,一举成为澳大利亚港口运能分配最多的铁矿石生厂商之一。
中钢企已陷全行业亏损
与澳洲矿商不同地是,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连续数月非常不景气,企业也从“微利”转向“亏损”。
“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首次发生全行业亏损。今年二、三季度虽然有可能出现好转,但是目前仍然难以摆脱亏损的局面。” 中钢协党委书记刘振江在日前举行的2012(第三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说。
刘振江表示,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钢企的钢铁主业已开始亏损,12月份吨钢亏损额达到128元人民币,今年1、2月份已经陷入全行业亏损。
数据显示,华菱钢铁(000932 SZ)发布的201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一季度净亏6.9亿元~7.3亿元,高于2011年同期1.99亿元亏损额度。而鞍钢股份更是预计亏损18亿。
记者了解到,虽然钢企3月份有可能盈亏持平,但是从一季度来看,全行业亏损无疑。这一方面与钢铁下游需求有关,也与矿石等原料成本仍将高企有关。
对此,兰格钢铁分析师张琳分析称,除了客户的订单减少,亏损原因还在于铁矿石成本高,许多钢铁生产商正在努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但效果有限。“尽管第二季度通常是为钢铁行业的高发季节,由于气候变暖,钢材价格也不会增加多少。”她说。
而在钢铁生产本身难有大突破的背景下,如何拥有更多矿石等资源优势,成为中钢企生存的法门之一。
对此,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李忠娟透露称,“十二五”国内铁矿石精矿粉产量力争增加1亿吨,支持有条件企业加快获取境外资源,“中国钢企已经在澳大利亚、巴西等资源地投资了一批铁矿石项目,到2011年末,境外铁矿石权益资源总量已经达到127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