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静瑕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李静瑕 发自北京
“不以出身定终身”“中小银行也是中小企业”……5年来,作为一名来自银行业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先后提交了45项提案,也提出了上述等观点,希望能够推动行业的改革发展,同时也给当前的热点问题提出了建议。
近来,随着银行2011年相关业绩的发布,银行高利润增长被广泛关注。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2011年商业银行的净利润达1.04万亿元,净息差达2.7%;同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为19.3%,这意味着银行业有80%的利润收入来源于利息收入。这也引发了新一轮对 “利率市场化”“促进银行转型”的呼声。
从北京银行的组建,到目前资产规模突破万亿走上新台阶,闫冰竹都作为引领者,引导着北京银行良性发展。对于银行业的深度改革,他更是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针对目前银行业高利润的热点问题,闫冰竹接受了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的专访。他指出,银行业改革红利正在加速消失,中国银行业的战略转型刻不容缓。
银行改革红利正加速消失
NBD:对于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银行高利润”的争议,您认为去年银行业的高增长是否源于受政策保护的高存贷利差?
闫冰竹:我们需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国银行业的高速增长。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呈现出资本充足、资产质量良好、流动性充裕、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国经济腾飞崛起的大好环境,得益于中国银行业坚定不移地深化内部改革。同时,银行业是高负债、高风险企业,在保持较快利润增长的同时,必须承担来自实体经济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利润积累,以增加拨备、补充资本金和化解风险。特别是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加快,以及金融“脱媒”的持续加剧,银行业改革红利正在加速消失。
NBD:那您觉得,对于改革红利的加速消失,银行业应该如何面对?
闫冰竹: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战略转型刻不容缓。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要求银行业加快转型;另一方面,伴随利率市场化加快,银行业的收入结构、业务结构、盈利模式亟待调整,只有尽快调整经营战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商业银行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对加快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未来,商业银行必须努力构建起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集约化经营、内涵式发展模式。
利率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
NBD:在今年两会中,也有不少提案提出要尽快推动利率市场化,特别是放开存款利率的上浮幅度以及贷款利率的下浮幅度,您认为目前是否为一个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时机?
闫冰竹:利率市场化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被称为银行继上市之后的“第二次革命”,是一次重要的制度性变革,将对商业银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整体上来说,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业提升国际化视野,建立市场化机制,强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利率风险管理和资金价格管理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从当前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条件日渐成熟。利率市场化是当前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同时,也必须看到,虽然利率市场化条件已经初步具备,但我国经济目前尚处于转轨阶段,“两难”问题仍然存在,加之金融市场发育不够完善、存款保险制度不健全、监管机制尚待完善等一系列现实条件,决定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否则,有可能导致银行体系出现无序竞争局面,对国家金融安全、宏观经济稳定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当积极稳步、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推进。
NBD:您曾经提到,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有必要对中小银行进行一定的政策保护,现在您认为是否还有必要?
闫冰竹: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将对中小银行带来较大冲击。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时间和节奏上,充分考虑中小银行的承受能力以及可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中小银行一定的政策保护期,促进中小银行提高利率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NBD:那么,中小银行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准备,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放开?
闫冰竹:当然,中小银行也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做好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各项准备工作。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健全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探索和拓展新型银行业务。
针对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商业银行要设立分层的利率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资金定价机制。在制定资金价格时,进行盈亏平衡点测算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贡献度和潜在风险因素,根据不同贷款收益水平和风险额度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确保贷款投放的安全和利润。
转型关键:率先打破同质化竞争
NBD:当利率市场化逐步放开的同时,商业银行转型也应该同步推进,您认为目前是否是银行转型的一个契机,转型的突破口在哪里?
闫冰竹:商业银行加快战略转型,是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迎接利率市场化挑战、应对同质化市场竞争的紧迫要求,是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打造国际化金融品牌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战略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必须看到,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付出改革的成本和代价。因此,战略转型还需要银行业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
银行业转型的突破口,具体来讲在经营理念上,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型。要摒弃高消耗、低效率、单纯追求规模与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方式,向多元化价值增值型的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当前,在业务重点上,要面向中小微企业,降低资本消耗,提高风险溢价。大力拓展零售业务,积极开展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中间业务占比等。
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在银行业战略转型中,要始终坚持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综合竞争力,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
在竞争格局上,从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型。战略转型的关键,在于率先打破同质化的市场竞争,打造特色化产品服务,抢占发展先机,形成差异竞争优势,在产品创新、服务特色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以创新引领业务发展,以创新赢得市场竞争。
银行业的战略转型,不仅赢在起跑线上,同时也赢在转折点上,未来3~5年将是银行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市场竞争战略能否及时调整、跟进,以应对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风险,将成为战略转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NBD:根据银监会的数据统计,2011年全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为19.3%,也有银行人士表示,如果不加上由信贷带来的一些中间业务收入,该占比还可能下降5个百分点。您如何看待中间业务收入占较低的情况?
闫冰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是转变发展方式、应对金融脱媒、解决资本困境、实现利润增长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突飞猛进,在质和量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是我国银行业未来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立足点。目前,国际主要商业银行的非息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4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高达70%。相比较,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占比还很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战略转型任务还很艰巨。
当前还存在诸多制约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如观念问题、动力问题、市场条件以及法制环境等。随着我国银行业战略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必将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