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魏玉卿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魏玉卿 发自北京
3与19日,大成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创新型封闭基金大成优选公开征集持有人提案,到截止日仅1位大成优选基金份额持有人提交有效提案。
当提案达到一定比例后,可以决定大成优选未来的命运,这不是每只基金的持有人都能拥有的权利。然而在大成优选几万持有人里,每年提交提案的仅寥寥几人,这在与自身收益密切相关的基础下,却几乎等同于无人关注,这或许从一个侧面显现了当前基金业所面临的危机。
4年仅有11个提案
大成优选成立于2007年8月1日,五年封闭期将于今年到期。根据基金招募说明书,作为市场中首款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基金运作条款上如增加了业绩风险补偿、救生艇条款等,而每年一次的征集持有人提案,也是其中之一。
从2009年开始每年公布的征集提案结果显示,2009年有6位持有人提案,2010年有4位,2011年没有持有人提案,到今年也仅仅只有有1位。
2009年持有人的提案中,有2位建议将该基金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基金;2位建议将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或转为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s);1位建议转为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s);另外一位建议保持封闭式基金的形式。
在2010年的提案中,有1位持有人建议将封闭式转为开放式基金;3位基金份额持有人建议转为交易所上市的开放式基金。
而今年大成优选的公告显示,此次征集提案距离大成优选封闭到期时间已经很近了,也仅仅只有一位持有人建议。建议内容为“大成优选到期后不清盘,直接转为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长达4年的时间里,提交议案的持有人仅仅只有少得可怜的11户,而提交的议案也几乎没有更多的新意,这似乎显示,大成优选这一创新似乎流于一种形式。
投资者教育欠缺
按照 《大成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的约定,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向大成优选持有人公开征集持有人大会提案,也就是说只要是与基金直接有关的,持有人都有给出建议的权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大成优选成立时,持有人达到了8.42万户,截至到去年上半年,持有人也超过了7万户。显然,在距离到期时间已经非常临近之时,超过7万的持有人对于征集提案,仅有1人给出响应,这几乎等同于无人关注。
大成优选从2009年以来,已连续四年在每年2月份会发布征集提案的公告,却并没有引起持有人的高度关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某北京基金人士向记者表示:“提案的持有人寥寥,这和他们的关注度不高有关,投资者教育还做得不够到位。”
北京某银行理财经理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公开征集持有提案)是个卖点,但向客户推销产品时也没有把基金合同看的这么仔细过,仔细研究的投资者就更少了。“大家主要关注的是业绩、市场环境、基金公司品牌、基金经理这些”。
·记者手记
7万分之一背后的危机
虽然业内人士都从 “投资者教育”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你是持有人,如果基金公司能创造出足够有吸引力的收益,你能抗拒任何一个 “当家作主”的机会吗,你不会不关注这只基金的一举一动吗?
查阅大成基金网站,虽然大成优选成立以来的业绩在同类型基金中也算相当不错了,但成立以来的收益也仅为-10.39%,这意味着从发行进入的投资者,在4年多的持有期间不仅没有收益,反而还有超过10%的亏损,这或许就是导致快到期之时,仍然无人关注的根本原因吧!
七万分之一的投票率,是另一种形式的用脚投票,是基民们“哀莫大于心死”的表现;七万分之一响应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持有人对公募基金信心的缺失,七万分之一响应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公募基金面临的危机。
如何为持有人创造更多的绝对收益,或许才是破解这个“尴尬”的根本出路所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