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7日,首届圣殿杯英超足球挑战杯将在鸟巢打响,对手是来自英超的两支豪门——曼城和阿森纳。
每经记者 吴文坤 实习记者 郭梦仪 发自北京
近几年,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在欧洲足球俱乐部眼中的地位与日俱增。继皇马、巴萨、AC米兰等豪门纷纷来华后,来自英超的球队也加快了开拓中国市场的步伐。
今年7月27日,首届圣殿杯英超足球挑战杯将在鸟巢打响,对手是来自英超的两支豪门——曼城和阿森纳。这将是曼城第一次中国之旅,也是阿森纳继2011年在杭州参加热身赛后再度来华比赛。针对阿森纳自身运营及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规划等情况,3月16日上午,阿森纳俱乐部的首席运营官汤姆·福克斯先生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
NBD:国内的数据表明,2011年阿森纳的经营情况比曼联要好。请问阿森纳2011年整体的财报是怎样的?利润构成的三大块——球员买卖、转播收入和商业经营,相比前几年的情况如何?
汤姆:阿森纳过去3年以来一直努力地投入到商业运营,俱乐部经营,以及球队能力建设中。阿森纳一直做的很努力,对于财政情况表示乐观。我们的官方网站上又过去半年非常详细的数据,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查证。
NBD:请问阿森纳如何能保持七年无冠和财报之间的平衡?如果球员买卖是阿森纳营收的关键,阿森纳如何保证,俱乐部的实施发展?
汤姆:确实,我们通过自给自足的模式,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这条道路是不易的。我们希望通过自己控制俱乐部的运营。可能其他的俱乐部有其不同的经营模式,他们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渠道。但是我们相信,这样自给自足的模式一定能获得成功。历史上,这种模式也曾经获得过不平凡的业绩。而过去的44年来,包括曼联、拜仁慕尼黑以及阿森纳,这三个球队在都是这样以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走到现在,这已经证明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NBD:有数据表明,2011年阿森纳的比赛门票收入,球员买卖等直接突破了1亿英镑,而商业收入只有5000万英镑。由于酋长球场的冠名权和队服胸前的广告赞助权已经交给酋长航空,价格相对其他球场较低,因此阿森纳的利润中最缺乏贡献的是商业收入。很多中国业内人士分析,短时间内阿森纳的商业收入不会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请问阿森纳对于类似球场冠名等商业收入有怎样具体的考虑?
汤姆:的确,您刚才说的很对,酋长球场的搬迁让我们的商业性收入得到了很明显的递增。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全世界各地寻求商业伙伴,并与其达成合作关系。在过去的12年中,阿森纳一直呆在英国,而这次,阿森纳来到中国,希望能够获得商业收入方面的提升,这是我们现在在做的。
NBD:请问目前有没有任何中国企业对球场冠名有意向,这次巡回赛的赞助商投资金额是多少?
汤姆:从11年开始,阿森纳便一直在着手准备这些事宜。虽然一开始资金投入不多,但是我们有强烈的投资期望。去年阿森纳签约了嘉士伯和雪铁龙,便是因为中国方面的市场。而这次圣殿杯在北京的比赛的赞助商我们不是很清楚,详细请询问北京中奥延旭国际体育文化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
NBD:此次巡回赛在北京、香港、马来西亚三地举办,阿森纳希望通过这次巡回赛带来怎样的经济效果?在品牌和经营方面希望借助此次巡回赛产生怎样的突出作用?
答:这次巡回赛我们的目的是说和现有的球迷之间达成更深的联系,并且吸引更多的球迷。我们不仅是一个商业化的组织,还是一个足球俱乐部。虽然我们的总部在英格兰,但是我们希望和中国的球迷有深厚的情感联系。而我们来到中国,主要关注的不是商业,而是希望与中国球迷和支持阿森纳的人之间达成一种紧密的情感联系。11年,阿森纳在杭州进行公开训练时,便与腾讯和新浪等社交网站合作,与中国球迷们建立的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我们找到中国阿森纳球迷官网,与网站合作举办活动,创造机会,让中国球迷来到欧洲观看阿森纳的球赛。同样,北京巡回赛的门票是会非常亲民的,大多数门票价格可以让中国球迷们接受。
NBD:如您所说,阿森纳来北京参加这次巡回赛,是为了与中国的球迷建立更深更广的联系。但无法否认的是,俱乐部还是有商业模式,还是要通过商业经营获得利润。我们想知道未来在商业模式方面,阿森纳对亚洲和中国市场有着怎样的规划。
答:我们的商业模式十分简单。首先,阿森纳需要与球迷之间产生深厚的联系,然后把这样的联系展示给我们的商业合作伙伴看,让他们运用这样的关系实现他们的利润。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商业模式,也是对亚洲乃至中国所贯彻的。
NBD:阿森纳在中国的收入占阿森纳总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能透露一下具体的数据吗?中国阿森纳的球迷数量有多少?
答:在中国阿森纳的官方微博现在有30万的球迷的关注。我们希望通过今年两场比赛,球迷的数量能增加一倍。俱乐部的理念不是商业性的,所以目前为止只是想来中国与中国的球迷建立一种深切的联系和情感的交流。如今两只英超的球队在北京鸟巢,我们希望有8万的球迷去观看。这可能是北京历史上最大的盛宴。所以两支英超的球队在中国的目标不是赚钱,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比赛和社交网络能让球迷们更了解此次赛事并且扩大影响。
NBD:中国三舒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代理了阿森纳的服装品牌,但该品牌效应在中国市场上还是比较弱,无法与耐克、阿迪达斯,或者中国国内的品牌李宁的市场相比,竞争力尚处于弱势地位。请问阿森纳对于这些品牌的衍生产品有何怎样的考虑?
答:衍生品是现有管理层运作之前便产生的,我们只是继承了这一事实,现如今,它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的市场非常庞大和复杂,有无数的品牌。简单的说,在中国,如果想推广阿森纳的体育用品品牌是十分艰难的。因此现在我们努力的核心主要是和耐克等大品牌进行合作以获得成功。
其他的俱乐部来到中国,进入中国的商业模式会非常快。但至少阿森纳并不认为这是我们的方式。阿森纳来到中国来是希望与中国的阿森纳球迷和支持关心阿森纳的人们建立起深厚的联系。阿森纳关注的可能不是中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而是那些真正关心阿森纳的,希望与阿森纳球队进入更深入对话的球迷团体。这才是我们未来的发展之道。
NBD:请您用最简短的话语形容阿森纳足球俱乐部的经营哲学。
答:We exist as a club to make our fans proud.(我存在,只为令你自豪。)
NBD:温格说过:“职业足球的实质就是在获得胜利的同时,做到财政平衡。这是最基础的规则,也是我努力地方向。违背了它就如同作弊。”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阿森纳的一个经营哲学。请问阿森纳商业方面的经营哲学是什么。
答:我们的经营哲学只有一点:与球迷形成深厚的情感联系,获得球迷的支持。联系和支持有了,我们的业务自然就会有了。或者,在从商业的角度上讲,我们赚取的每一分钱,最终都会回流到足球上。我们公司的股东不会分红把钱分掉,而是完全投入到俱乐部的再经营中,并且用这些钱引进更好的足球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