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每日经济新闻》主办315快乐消费节“消费与安全”主题沙龙暨第四届中国企业诚信榜在北京揭晓。
杜延辉:作为国家质检总局主办的媒体,政府肯定知道消费的安全问题,今年政府在质检系统提出“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把抓质量、保安全放在前 面,说明政府认识到有不安全因素,所以才作为工作方针来抓。总理的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注重民生,保护权益应该是注重民生很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作为消费者,要想快乐消费,取决于你对快乐的理解,其次是产品的质量安全能否让我们放心,放心之后可能才有快乐可言。王海老师作为维权第一人,打 假英雄,到现在企业化运作,多年的打假经历中,您认为消费者维权最困难是什么?这些困难导致消费者维权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障碍呢?
王海:我觉得最困难的是取证难。我们代理了三、四百个消费者的案子,都遇到了检测和鉴定难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接触,我们发现非常多的检测机构普遍给 消费者出价高。因为被检测产品的生产企业,往往是检测中心的大客户,一般的检测中心,企业每年只要固定交5万元会费,就会得到被保护的地位。涉及到他们产 品的抽检,他们会做技术处理。
有没有不做假的检测中心呢?我想有。这些检测中心往往不受理消费者的送检,因为不愿意出假报告。这是目前最困难的问题,很难找到“公平秤”。比如我对食品 有怀疑,要鉴定,鉴定结果的真假消费者不知道。因为消费者检测,一次比较多的费用也只有几千元,而企业是检测中心的大客户,像恒源祥每年有一千万检测费 用。药品检测中心干脆拒绝来自医药中心之外的个人和企业的送检,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想维权,第一关就过不了。至于赔偿数额过低、打官司遭遇地方保护、行政 部门不作为或者政府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我觉得都是小事情了。因为第一关你就过不去。像这次安信地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主持人:感谢王海老师,您在维权第一线给我们带回了新鲜的,一手的,我们所不知道的内容。我看您在13号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目前消费者维权最难的是没有组织资源,您刚刚说的这些内容是否也是缺乏组织资源的体现?
王海:是的,如果我们有组织资源,消费者如果有自己的媒体会揭露这些检测中心,另外消费者组织应该有自己的检测中心,美国消费者联盟,自己就有4000个 实验室,会自己检测,包括汽车、保鲜膜等大部分商品。通过这些实验室的检测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希望中国的消费者组织,可以尽快发展,让中国的消费者组织 也有自己的检测中心,真正属于消费者的媒体,消费者组织还可以充分参与立法。姜艳艳:您身边就是中消协的邱主任,邱主任负责的是投诉部门,您可以从投诉的 情况来谈谈目前消费者面临的难题是什么吗?另外王海老师说的消费者组织,可能是民间组织。中消协能否作为消费者的组织资源?
邱建国:中消协成立28年,各地消费者协会3200多家,在这个组织之外还有消协的分会,包括街道、乡政府的投诉站、联络站。除了消协体系之外,实际上还 有社会上一些其他的消费者保护机构。从我们这个系统这么多年受理的投诉数量来看,还是不少的,超过1300万件。我们感觉这么多年还是有些变化,第一作为 大企业,对消费者投诉还是越来越重视,比如说他们设立投诉受理机构,安排专门的人员和热线。政府在这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包括工商局、质检局和其他部门,上 半年保监会专门设立了消费者保护机构。政府也加强了力度。媒体也增加了舆情监督的力度,消费者和经营者比是处于弱势,而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强 弱对比有时会发生转换。
因为消费者在社会公开场合发表言论的时候,往往社会可以包容,哪怕说得不妥当,说错了社会可以包容。反过来讲,运营企业或者官方来讲话,讲得不准确的时候,社会就没有包容度了。消费者权益保护难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刚刚王海先生讲得很具体,消费者面临着举证,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很多消费者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的时候,没有证据保护意识。比如到超市里买一个东西,有多少 人保留小票?小票即使保存了,过十天、二十几天,小票上的字就模糊了,很难举证。另外你要检测,检测中心不受理个人申请,而且即使受理,昂贵的费用也会将 消费者阻挡在门外,这有制度设计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下一步《消费者保护法》修改的时候,希望可以有所弥补,让消费者维权更简单,更有信心,这 也可以让消费者快乐起来。
主持人:我看新闻报道,两年前开始,有23个省市消费者协会联合起来,统一在3.15,对假冒伪劣的产品,不好的服务、不对称的信息传播,以及消费安全得不到保障的事,集体站出来为消费者说话,这件事您所在的部门是否有参与,能否给我们做一下介绍?
邱建国:各省市消费者协会,都是中国消费者协会理事单位,上下目标是一致的。包括刚刚主持人提到的21个城市的联盟,也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联盟。不仅 3.15这一天,在平时也会调查信息,在投诉、比较实验等各渠道,发现的问题,都会有不定时的监督和信息披露,目的也是为了促进这些行业、企业,不断改善 产品和服务,把指导思想,向保护消费者权益方向进行转移,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做长久,才能够实现共赢。
主持人:前两位聊得很好,大家都把矛头指向质检部门,您是质检网负责人,是否也有什么经验和大家分享?之前我听到一个故事,清华大学的老师集资盖了一栋 楼,楼出现了质量问题,清华的老师们具有很强的话语权,而且有专业知识,清华的老师讲了,我是搞建筑的,有自己的实验室,把建筑材料每个拿过来检测,发现 建筑材料不合格,建筑系的发现房屋构造不合格,文学系还可以写气势磅礴的文章,给我们摇旗呐喊。学校里各院系,都可以对质检贡献力量,而且还有直接向高层 领导沟通的渠道,但最后房子还是被迫接受了。这是一个冷笑话,对此杜延辉先生怎么看?
杜延辉:一般的消费者不了解检测中心和技术监督部门的关系,多数的检测中心和技术监督部门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体制上不太顺。多数的检测部门是在原来 行业主管领导下,一般由大学和研究机构承担,经费和人员并不是由质检部门管。尤其这几年国家搞改革,事业单位都推向市场,大部分是差额拨款,小部分是全额 拨款。清华大学是教育机构,很多系和研究室承担着国家实验室或者国家检测中心的任务,经费来源于几部分,在承担国家检测任务的时候,国家有拨款。但并没有 给消费者做检测、鉴定的经费。
王海先生说的情况,在部分检测中心确实是存在的,比如收了大企业的会员费,有保护企业的想法,这种状况要从体制上进行根本改变。比如清华大学的汽车实验 室,如果承担了国家汽车质量检测中心的任务时,国家应该有相应的经费保证。为消费者搞鉴定时,应该有一定的费用,由消协或基金会或政府赞助,不应该由企业 直接赞助经费,否则鉴定肯定有失公允。比如搞食品的检测中心,如果由安利等几家相关大企业赞助,就会出现王海先生说的情况。
主持人:杜总提到了现状,有些体制的问题,我们不能消极,有维权斗士在维权,媒体可以发出倡议,希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安全、质量方面能得到保障。我们发 现消费者在维权和产品安全方面的很多问题,慧聪研究在行业里非常知名,今天我们请到包总,您能给我们分析一下消费者心中具有较高信誉,认为安全的企业具有 什么样的特点?
包启挺:消费者认为可靠的企业,往往是规模比较大,知名度比较大的企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认为知名的企业,用其产品多人多的企业是好的,其实 也不见得完全是这样,但在现在的情况下,也只能以此作为判断。从物质的条件来说,现在比之前好多了,但为什么快乐没有增长?因为快乐标准在变化。30多年 前,大家能吃上窝窝头就很快乐了。现在我们的要求更多了,因为毕竟社会在进步,我们也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经营者。企业其实非常重视大家的声音,3.15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快乐消费的节日,但对很多企业来说这绝对不是节日,企业非常紧张。很多企业有大手笔的费用投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企业的公关费 用增长得非常快。希望企业有一天把这里的费用,更多的用于消费者,提升产品的品质,根本的问题解决了之后,企业后续的费用完全可以少很多。
主持人:感谢包总,具有较高信誉,比较安全的企业,对于消费者的保护和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和满足上要不断深耕。刚刚提到了很多荒谬的现象,母鸡下蛋都有生理 期了,看来很快公鸡就会下蛋了,中国运动员如果吃了中国产的猪肉,没几次就会被查出有兴奋剂而禁赛,鸡蛋、猪肉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都已出现了问题,还有生 活中屡禁不止的地沟油,有时候我们不仅要问,是不是因为2012年要到了?大家为什么要联合谋杀?卖化肥的把地里的庄稼杀坏了,农民种出带污染的作物给人 吃,吃完之后制的地沟油又在不断流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王海:我觉得主要是消费者组织发展太慢,正常的社会是通过不同的利益代表组织进行博弈,特别是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博弈,一定要通过组织对组织的博弈,比如立 法的时候,消费者代表要站出来表达自己的声音,比如相关产品标准的出台和修订、起草的时候,消费者组织一定要站出来。另外在市场监督上,消费者应该有自己 的媒体、自己的检测机构,自己的智囊,甚至要有自己的抽检组织。这样才能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
中国宪法给的结社权,实际上一直没有落实到位。中国消费者组织很少,但经营者本身是一个组织,经营者还有各种各样的利益代言组织,这样在立法的时候,在和 政府交涉的时候,经营者往往掌握了太多的话语权,从法律、法规的制订,标准的制订,基本上都被经营者左右,消费者没有组织资源,没办法行使话语权,比较多 见的价格听证会,都是涨价会。比如自来水公司要涨价,可以花几十万、上百万做一个很完整的调研,请律师、审计师,请各种专家替他说话,但消费者组织没有那 么多钱,也没有真正的消费者组织资源,没办法戳穿要涨价公司的谎言,最后即使去了消费者代表,也没办法对抗企业方做得很专业的数据和研究结果,所以每次的 听证会最后都会成为涨价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