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记
“我们可以删各种网络负面消息。”这是时下常见的删帖公司打出的广告。有资深人士对记者报料,目前从事网络删帖公司的人多数此前就是互联网运营人士,这些人熟悉和了解整个互联网游戏规则。同时,该人士透露,随着“3·15”的临近,众多删帖公司已不接单了,而那些声称能删一切网络负面信息的公司多数在蒙人。
(3月14日《广州日报》)
删帖公关俨然成为一条错综复杂的利益链,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关注删帖公关现象,除了要追问网站编辑以及商业网站本身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之外,须正视这种现象背后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
这绝对不是给删帖公司、问题企业和商业网站之间存在的猫腻开脱责任。熟悉商业网站运营规则的人都知道,删帖公关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找网站编辑操作;第二种是和商业网站“合作”。前一种一般是“小事”,“搞定”网站编辑就能解决问题;第二种一般是“大事”,需要和商业网站达成协议,比如说让问题企业做广告等,才能最终摆平。在删帖公司、问题企业和商业网站之间这种近乎默契的平衡面前,简单的指责,意义不大。
那么,是否可以从追溯网络监管部门的责任入手,遏制这种利益链的存在呢?简单分析不难发现,这种追溯机制的建立,往往需要耗费太大的成本。因为,商业网站发展到目前阶段,和某些监管部门已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与平衡。如果职能部门的监管之手过多干预商业网站运行,其结果很可能会导致权力之手的过分越界。正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地方性商业网站一般不去触碰本地“纳税大户”的负面信息,此一点便足以证明,在当前的监管规则面前,商业网站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懂事”的。
说到底,删帖公司、问题企业和商业网站之间复杂利益链的存在,还是我们对问题企业的常态监管程序出现了问题。应该建立一种机制,让多部门联合执法,透明公开影响较大的问题产品事件调查追问全程,或辟谣平息,或道歉召回。不仅限于商业网站,电视、报纸、广播等,都要全程跟进,绝不含糊。
就目前而言,这样的监管机制仍未完善建立。但是,如果确认确属商业违规,确实属于影响较大的事件,监管部门在督促企业完成既定程序之后,应该也必须用媒体全程曝光的方式,让公众知晓问题真相。所幸,删帖公司也承认,有一些网站是删不了的。如果监管机制中的曝光机制一旦确立,各级政府新闻网站在此方面做好了表率,不管是不是“3·15”,相信此举不仅会压缩删帖利益链的存在,还会帮助企业养成严守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的习惯,并能为建立阳光、健康的市场秩序贡献力量。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