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陈时俊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陈时俊 发自上海
一纸 “跨国合约”使得独一味(002219,SZ)股价连日放量大涨,而其背后的技术合作却让不少业内人士颇为看不懂,质疑逐渐集中到技术提供方的背景上来。事实上,在重庆啤酒疫苗事件以后,市场对此类合作越来越小心。
昨日(3月6日)上午,独一味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与美国旧金山湾区Apexigen公司签订的一份关于“一种特定的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人源化IgG1抗体 ‘APX004’(以下简称APX004)技术”的《许可和商业化协议》,并表示此举是独一味公司正式进军生物医药领域布局产业链的标志。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内及美国国家专利局系统查询后发现:目前以Apexigen公司持有或正在申请阶段的专利根本不存在,公司本身其实属于技术许可的 “中介方”。而Apexigen公 司 隶 属 的 母 公 司Epitomics,Inc.拥有的专利中虽然含有前述针对VEGF的抗体,但在与独一味的合作中并未予以有效披露,且这两家公司均是华人创立的医药公司所力推专利项目,目前商业化进展缓慢,跨国技术联姻的概念并不踏实。
不过,随着跨国技术合作的消息一出,独一味股价迅速飙升,昨日最终报收18.43元,涨幅4.42%。
技术许可合作并无专利保护
独一味方面介绍称,Apexigen是一家位于美国湾区的专注于治疗性抗体的研发和市场化的生物制药公司,广泛与国内外著名的生物制药及生物技术公司如美国强生、诺华制药、先声药业、三生制药等开展合作,拥有一流的抗体技术平台及丰富的产品线,包括用于治疗癌症及炎症的7个人源化兔单克隆抗体等。
上述协议的总金额达到1380万美元,分别将在收到SFDA针对产品颁发的新药证书后和在SFDA颁发该产品生产批件之日起的一年内向Apxigen支付550万和780万美元。
谈及商业化前景,Apexigen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晓东(音)向媒体透露,目前和先声药业、三生制药的技术合作不久后就能批准新药了。
但当记者查询官方专利注册网站,却发现Apexigen方面在中国和美国有关部门均不具有任何专利或在申专利。其与独一味的合作基础——“APX004”技术则排除了是其自有专利的可能。
不仅如此,Apexigen在合作之中也未能及时披露母公司Epitomics,Inc.拥有的VEGF抗体在此次合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查询发现,在美国国家专利局专利库中包括有10000多个针对VEGF抗体的相关专利,而Epitomics,Inc.方面仅有两个专利,似乎很难与该技术的核心研究者画上等号。
上述两个公司在专利方面的关系,似乎至今仅有一条公司方面的声明,其他在与国内企业的合作披露中,似乎都显得很神秘。
而在Apexigen公司的官方网站,记者终于看到其是从Epitomics,Inc.分拆的公司,专门从事治疗癌症药物的研究。外媒曾经报道,后者将对Epitomics,Inc.公司最初启动的产品项目进行发展和商用化,这当中就包括受体VEGF。
记者查询了Epitomics,Inc.在全球各地的专利储备,其在美国、德国等地区超过30项的专利中,均未包含“APX004”字样的技术专利,仅涉及两项VEGF抗体的专利。
有业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目前Apexigen和母公司的专利情况,Apexigen似乎并不对“APX004”技术有着专利保护,其宣称最初产品项目的商用化进展和前景也很难说。
“本身该技术在国际上的商用化成功事例也并不多。独一味与这样一家‘美国公司’进行专利的许可和商业化合作,本身就面临潜在的信息披露风险和商用化失败的风险。”
“跨国技术合作”有瑕疵
长期从事中药生产研发的独一味,携手Apexigen进军肿瘤药产业的计划,从一开始就遭受了各方的质疑。
无论是Apexigen还是其母公司Epitomics,Inc.,第一负责人均是华人。实际上,Epitomics,Inc.公司便是由美籍华人、现任江苏泰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国良在2001年创立。此前有媒体报道称,“Epitomics公司创建一年多后,就进入中国进行发展。2003年6月,余国良在杭州投入1000多万美元建立了从事生产、研发、销售兔单克隆抗体及相关产品的全资子公司——宜康(杭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各种背景信息似乎都指出,独一味此次合作的Apexigen背后有着浓浓的“中国味”,跨国技术合作的含金量有待检验。
“除了Apexigen没有直接专利保护,最大的风险是技术本身的商业化前景究竟如何。而目前来看,Apexigen尚未取得很成功的商业化”,前述业内人士指出。
2008年Apexigen即宣布与国内公司先声药业达成技术研发的合作,然而时间过去了四年左右,基于双方合作基础的新药审批还未通过。先声药业公关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合作新药即将通过审批,目前还暂未得到这样的消息。
“无论是和先声、三生制药还是和此次的独一味,和Apexigen合作的这种创新药模式本来就相对比较小众,目前国际上也没有太多成功的案例。如果真的商业化前景非常好,绝不会只有几家国内的药企达成合作,大型国际药企早就蜂拥而上了”,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