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破解甘孜州电网发展瓶颈国家电网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2-03-07 01:34

    每经编辑 潘枫    

    3月5日上午,2012年四川电网建设的“一号工程”、“十二五”四川藏族聚居区电网建设的重点项目——新都桥—甘孜—石渠联网工程(以下简称“新甘石”联网工程)出征仪式在成都高新区石羊场变电站举行,这标志着“新甘石”联网工程将全面开工。

    “新甘石”破解用电难题

    据悉,2012年四川电网将“一号工程”确定为新都桥—甘孜—石渠联网工程,这是四川电网“一号工程”首次聚焦藏族聚居区电网建设。工程将把甘孜北部与四川主网联系起来,解决甘孜州石渠、色达等地长期用电盲点问题,对确保“十二五”末实现甘孜地区新增农牧民聚居区 “户户通电”以及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四川藏族聚居区面积广阔,电网基础薄弱,解决当地经济发展、水电送出以及群众生活用电需求所需的电网建设工程量及投资需求巨大,对资金保障、施工能力等形成巨大挑战。2011年11月4日,国家电网公司与四川省委、省政府共同启动了四川省藏族聚居区电网项目,计划“十二五”期间,投资192.5亿元用于该区域电网建设。这将极大地完善这一区域电网主网架结构,解决31.9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实现国家电网供区“县县联网”,2015年实现新增农牧民聚居区“户户通电”。

    “新甘石”联网工程位于甘孜州境内,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东北边缘,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最高海拔4600米,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气压、缺氧、严寒、大风和强辐射区域,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5摄氏度,工程交通输运条件差,现场施工难度大,有效施工期短,高原生命健康保障困难,人员安全施工风险高。

    据四川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甘石”联网工程总投资32.15亿元,线路全长1017千米,变电容量240万千伏安。该工程是破解甘孜州电网发展瓶颈的关键,将把甘孜北部与四川主网联系起来,解决甘孜州石渠、色达等地的长期用电盲点问题。

    科学规划打造川西电力高地

    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大电网建设对四川藏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眼下条件已经成熟,应该顺势而为。

    在他看来,这一地区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必须依靠电网设施。“我们计划通过建设新都桥和丹巴、木里等一系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解决该区域水电送出通道,使西藏、四川西部水电能够送得出,从而在产业发展上支持当地。”

    当地百姓及规划中的工业园区用电问题则通过电网延伸解决。500千伏新都桥变电站、220千伏甘孜变电站以及110千伏石渠变电站联通北边电网,将解决甘孜州北部几个县如色达、石渠等地的长期用电盲点,争取到“十二五”末实现所有牧民定居点、乡村通电。而服务四川打造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战略,从500千伏到35千伏电压等级的一大批输变电工程也将配套建设。

    “我们设想用两到三个规划期的时间,提高当地县级供电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对于四川藏族聚居区电网建设未来的愿景,王抒祥描绘出了一幅精美蓝图:到2015年,电力送出通道将东西贯通、南北互联,水电“送得出、落得下”;负荷集中区电网将坚强、保障有力,城镇及工业企业 “用得上、发展好”;无电地区电网将基本覆盖、农村电网状况明显改善,农牧民生活“点得亮、步步高”。

    为地方电力发展作贡献

    2010年8月31日,作为首批50名“免费职业教育班”的学生,藏族学生曲登在与四川省电力公司签订了协议后,从家乡甘孜州炉霍县来到成都,开始为期两年的学习,“在这里的学习很充实,每个月还给我们发生活补贴,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2010年8月,王美荣是作为首批“521”援藏工作者来到甘孜县电力公司的。“援藏就是吃苦,就是奉献,再艰苦的环境都要坚持。藏族同胞的淳朴、智慧、勇敢,将一直激励我。”王美荣说,他们这批援藏电力职工的到来,就是要把原单位成熟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带进当地,为地方电力发展作贡献。 (潘枫)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国GDP不再“保八”全球大宗商品“感冒”?

    下一篇

    “两乐”被曝存致癌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