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文艺
每经记者 李文艺
一组直观的数据显示,在A股普遍市盈率只有10倍,20倍时,新股发行市盈率可以超过80倍;有公司原计划募集资金10亿,实际募资50多亿,超募数倍;于2011年发行并上市的270只新股中,目前已有65只发布业绩预告称同比下滑,新股上市首年业绩变脸比例超达24%。
2009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暂停9个月的新股发行开闸,至今过去三年时间,新股发行制度仍存多种弊端,其中,高发行价,高超募资金,高比例业绩变脸的“三高”现象最为严重和普遍。
《每日经济新闻》研究院历时多日,起草并委托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 “两会”中提交的《关于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的建议》中,就主要针对“三高”问题给出了种种解决办法。
熊市下IPO市盈率平均近50倍
近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备受热议,证监会围绕IPO改革也是动作频频。
2月初,证监会首次公开新股发审流程,同时披露了排队上会的IPO企业基本信息,这一做法让拟上市公司提前曝光在公众面前。另外,保荐人考试制度也将面临改变,据悉,改变的重点在增加保代资格考试次数,降低注册门槛等。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更在一次内部会议中发出惊人一问“IPO不审行不行?”加速了市场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各种期盼。
事实上,现今离2009年IPO重启只过去了不到三年时间。
2009年,在新股发行暂停9个月之后,随着《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出台,新股发行也开闸了。改革后的发行制度核心是定价机制市场化,首先是询价的市场化。现在看来,定价机制能否市场化,还需要培育健全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随着时间的推进,新股发行制度的各种弊端也开始暴露,其最受诟病的就是“高发行价,高超募资金,高比例业绩变脸”的三高现象。
2010年,为了抑制IPO重启后出现的“三高”发行,《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始实施,其主要特点是进一步完善报价申购和配售约束机制,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充实网下机构投资者,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
目前而言,上述指导意见对“三高”发行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2011年,在A股市场连续下跌,普遍市盈率只有10倍,20倍的情况下,发行市盈率在40倍以上的大有股在,甚至出现华录百纳(300291,收盘价57.16元)82倍的发行市盈率。《每日经济新闻》统计发现,2011年发行上市的270只新股中,发行市盈率超过50倍的有94只,占比高达35%,整体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46倍。
去年上市新股65家业绩变脸
“高发行价,高超募资金,高比例业绩变脸”不仅占有着资本市场的宝贵资源,更让股民受伤不浅。
高发行价的背后是询价机制的不完善,一位券商人士曾告诉记者,自己一度对新股定价看不懂,明明市场上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同类股票,为什么机构要给予如此高的询价,高价购买的意义何在?新股发行中询价机制的不完善是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本。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上市的新股中,股价破发者达92只,占比34%。
发行价畸高,通常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超募。2011年,A股市场IPO募集资金2720亿元,其中超募资金1278亿元,占募资总量的47%。超募比例最高的天立环保 (300156,收盘价22.1元),计划募集资金1.32亿元,实际募集资金11.09亿元,超募了9.77亿元,实际募资是计划募资的8.4倍。华锐风电(601558,收盘价17.8元)的超募金额最大,公司原计划募资34.47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93.2亿元,超募了58.73亿元。在资金稀缺的宏观环境下,如此巨额的超募资金却躺在IPO公司睡大觉,形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这些超募资金的去向也颇有意思。《每日经济新闻》发现,主要投向三方面:一是归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二是购置土地修建办公楼;三是对子公司增资或对外投资。另外,还出现了一大批坐吃超募资金银行利息的上市公司。
不仅如此,新股上市业绩变脸的比例也不小。数据显示,去年发行并上市的270只新股,已有65家发布2011年业绩预告称将出现下滑,上市首年业绩变脸的比例竟超过两成,其中还有部分公司的下降幅度超过50%。去年超募金额之最的华锐风电就是业绩变脸中的一员,公司预计2011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令人咂舌。
IPO“三高”投资者很受伤
在一次媒体发起的新股发行建议征集活动中,无数网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出价高者得应该成为新股发行的第一原则”,有人认为“应该遵循完全市场化的原则”,有人建议“必须增加新股上市第一天的股票流通量,以抑制游资的炒作”。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日前发表评论文章称,新股发行改革的根本是建立信用机制,此前多年,多次暂停新股发行短期内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效果不好,就是因为笃信供求关系理论,在基本的制度改革上没有多大进步。在信用缺失的市场,固本培元的首要任务是扶正信用。
其实,一切言论的根本都在于“三高”现象已经严重地伤害了股民。
中小投资者在新股的发行中并没有定价权,熊市中动辄高达50倍市盈率的发行价,一上市便连续大跌,破发成大概率事件,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投资者。
高发行价导致了资金的大比例超募,极大地降低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而浪费掉的这部分资源也来自股民们的真金白银。正因为有高价发行,大比例超募的存在,各大企业挤破脑袋地抢着上市,基本面不好可以包装,业绩不好可以粉饰,于是,上市后原形毕露,又是高比例的业绩变脸,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必然导致股价下跌,最终买单的还是股民们。“三高”现象确是新股发行制度不完善的产物。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