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玉敏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李玉敏 发自北京
“从去年温州担保公司出事以后,国有银行对民营担保公司的门槛就提高了。这种事也不是明着来,一般就是审批部门自己掌握,暗地里抬高门槛,比如说审批速度放慢了,授信的额度减少了或者没有了。”深圳某担保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黄晓斌(化名)如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谨慎对待担保
去年12月,工行总行向二级分行下发了《融资性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管理办法 (2011年版)》(以下简称《办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该《办法》进行了修订,提高了银担合作的门槛。其中第二条规定:“我行应主要与政策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合作。政策性担保机构是指中央部委、省(市)、地市级政府全资或控股成立的专业担保机构。”
对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准入条件,该《办法》还规定了“获得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实收资本在1亿元(含)以上,且信用等级在A3级(含)以上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财务制度,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不存在违规出现非担保主业的情况;三年无不良履约记录,法定代表人、控股股东和高管无不良信用记录;上年度代偿率不高于2%,代偿回收率不低于40%。”等硬性条件。
据悉,工行对合作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严格准入、统一授信、全面检测、动态调整”的原则。其中动态调整就是根据检测结果,对符合准入条件的就审核准入,对存在风险的担保机构实施预警或者退出管理。
另据媒体报道,12月中旬,某股份制银行总行向各分行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担保公司授信风险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通知》指出,为加强对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该股份制银行将对担保公司实行总量控制、名单制管理,逐步压缩担保公司客户数量,最终担保公司客户数量控制在150户之内。
北京一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孙先生也表示,虽然该行还没有发文提高银担合作门槛,但是总的趋势是各家银行都是在收紧。其中的原因孙先生直指去年的温州担保公司出事。
他说:“去年温州等江浙一带的的担保公司,对高利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担保公司在其中穿针引线,把钱倒出来以后结果出了问题,担保公司又负不起责任。所以各家银行也开始收紧,本身我们对借款担保的担保公司就是比较谨慎。”
孙先生也透露,与该行合作的担保公司,一般是都有准入条件的。有的要有政府财政或者大公司集团的背景,总的来讲担保能力较强,债务上限、赔付情况比较理想,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北方某城商行的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赵先生分析认为,这对于银行来说也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无奈之举。提高门槛是怕担保公司出现问题,不能等担保公司病了才去医治,而是要提前意识到,提前防范。
担保公司或面临倒闭潮
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会长李世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却表示:“极少数银行对民营机构,民间出资的担保公司有歧视的做法,我认为这是欠妥的。提高什么条件都可以,但是不能有歧视性的条款。应该是对担保机构的信用程度、资金的充足性和内控的体制进行限制,而不是区分他的所有制。”
李世奇认为,目前只是极少数的银行有类似的规定,假设都这样做的话,小微企业的融资就更困难了。显然,他的担忧也是这个行业很多人士的担忧。
上述担保公司总经理黄晓斌也坦言:“国有的好一点,有政府资金支持,操作也规范。民营的就是这样子,反正民营的一阵好一阵不好,这次不知道会怎么样了。一般都会想办法去化解,实在化解不了的就关门了。最近倒闭的挺多,当然也不会大张旗鼓地说我倒闭了,慢慢地就消失了,不去年检,不去注销,人就慢慢撤了,该干嘛干嘛去了。”
针对担保公司倒闭潮来临的说法,李世奇表示,北京的担保机构总体发展是很好的,是健康的。去年、前年北京担保机构所做的担保额都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北京地区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公司有140~150家,拿到许可证的131家。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