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区,改变中国

    2012-01-10 15:55

    新区爆炸式增长的原因在于,通过差异化的竞争提升区域经济密度,通过产业的集约集群发展提高经济效率。未来的新区建设要勇于攀登技术的高原,这需要我们有强健的体魄,也需要有更加坚定的勇气,这也是摘果子的难度。

    每经编辑 刘小英

    以成都高新区为例,位于面积达48万平方公里的四川省,仅仅以13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通过20年努力已经成为具有世界级和国际影响的IT产业基地,贡献了四川省和成都市的“两个十分之一”:一个是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710亿元,超过了成都市的十分之一;一个是2011年财政总收入220亿元,占四川省的十分之一。此外,如西安高新区、合肥高新区、宝鸡高新区等21个国家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已占到了所在城市工业增加值的30%以上,其经济密度可想而知。如果把目光扩大到全球,欧洲从当初的煤钢共同体走向货币联盟,再到目前讨论的作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财政联盟,都是沿着这一规律勇敢地前行。

    正是新区开发建设日益成为发展成功的密码,抑或是新区建设斩获巨大的回报,新世纪以来,新区建设尚未有过丝毫的犹豫,发展的自由度、速度和规模,都是更加无畏地前行,或许,从未有过像这样的时刻:国家批复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规划,新区建设囊括了从东部到西部的一切地方,包括两江新区、珠海横琴新区、舟山新区、天府新区、西咸新区、兰州新区、贵安新区、郑东新区、济南新区,几乎每个城市和地区都试图通过新区来重新定义自己。

    接下来,我需要补充的一个问题是:以往的新区建设经验今天同样适用吗?我们能否对这些未来的新区做出一个大胆的预言呢?答案确是肯定的。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预测中国将在2027年赶超美国——这是目前预测的最早时间。如果这一预测是正确的,那么毫无疑问,仍然取决于于将来的中国新区建设。但我也认为,这有赖于好的想法——更新我们关于新区建设的知识基础。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谈到了新区建设的六个维度:经济的密度、金融的维度、产业的维度、市场的维度、体验的维度以及幸福的维度。我想,即使是新区建设中从不思考理论的最蛮干的实干家,依然也要为这六个维度有所震动。

    在这里,我还想对产业的维度作特别的阐发。一个核心问题是,从产业发展上讲,30年来的新区建设,几乎吃尽了中国工业化史上所有低处易摘的果子,无论是廉价的土地也好,巨大的人口红利也罢,以及环境的消耗和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从中国资本市场上传来的消息是,近年来上市公司取得同样的利润要消耗比以往多得多的资本,还有一个市场统计数据,中国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已从上世纪90年未不足10%,上升到2010年70%左右,这些可不是未来新区建设的好消息。因此,未来的新区发展,尽管工业化、城市化的机遇仍在,但低垂的果子在不断地消失,我们将不得不面对采摘地势相对较高森林里果实的事实。意识到这一点,对于未来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土地刚性约束,地方政府推动新区建设的债务极限和风险,以及全球经济大湖中不时游弋的黑天鹅——可能是主权债务危机,也可能是更加恶化的外部需求环境,我们都不要表示太大的惊讶。

    在如此紧迫的压力以及重大不确定性中,唯一的办法就是转型发展,更加注重自主创新的内生增长。依我看,尽管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对于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产生了两大对立的经济学路线,一个是强调财政政策的学派,一个是强调货币政策的货币主义,但两者都是危机清理经济学,根本的局限性在于短期性。因为财政刺激的赤字,准确地说是政府借来的钱最终是要还的,无论是国内债权人还是国外的债权人,没有永远的政府版“庞氏骗局”,就像目前我们看到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最终是要压垮经济的。货币政策也不是救命稻草,因为货币本质上是债务,把一个国家作为整体看,所有的债权人和债务人相互抵消,是一个货币中性的概念。只有新的发明才是长期促使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因,所以,未来的新区建设要勇于攀登技术的高原,这需要我们有强健的体魄,也需要有更加坚定的勇气,这也是摘果子的难度。同时,仍然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办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新区。这个话正面讲可能显得太宽泛而无实际内容,如果从反面讲就更加印象深刻了,封闭起来发展产业,就好比是“零和博弈”的赌博游戏,没有根本的增加值,至多是一种自娱自乐。当然,对外开放也不是过去那种捡到篮子的都是菜的做法,需要加以改良——大规模承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转移。

    这里还有一个既是战略性问题也需战术性考量的东西必须要强调,就是我们既要重视对内宣传,以达至多项综合意图,又要千方百计地对外营销推介,构建并管理好新区的理想预期。

    特别令人欣喜的是,在2012年早春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将两江新区、西咸新区、天府新区、兰州新区、贵安新区列入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建设,一幅未来中国新的经济地理版图正在呈现——从东部一直绵延到西部的数十来个城市新区正逐渐成为主角,足以引领西部的发展。

    在科技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像成都这样不沿边、不靠海城市发展的劣势正在弱化:人才来了,资金也来了。观察整个中国,东部的发展在变缓,中部在趋稳,而西部的发展却在井喷。正是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决定着未来的竞争。这种竞争它将由单一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为城市群、城市带之间的竞争,而且会愈演愈烈。此次,国家在《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将重点城市新区单列出来,详细规划,重点发展,就是顺应这一规律;希望通过新区带动城市群的发展,从而实现整个西部和中国的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201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

    下一篇

    中金彭文生:2012年中国经济会触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