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1券商集合理财频踩地雷 九成产品亏损

    2012-01-07 01:34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记者 王砚丹

    刚刚过去的2011年,几乎已经成为投资者不愿触碰的回忆。

    去年上半年,A股市场曾有过短暂的春天,4月一度上攻至3067点。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A股终于步入漫漫熊途,全年跌幅高达21.68%,沪指点位也回到了10年前。在这样的市况之中,去年年初曾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券商集合理财也集体遭遇冰冻。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12月31日,当年以前成立的165只产品中,年收益为正的仅有13只,占比不足一成;2011年以后成立的107只产品情况稍好,有39只收益为正,不过这其中有正收益的产品大多数是11月甚至12月以后才成立,因此不具备代表性。

    2011年已经画上句号,2012年将是全新的开始。但历史是一面镜子,还是新生事物的券商资管如果能总结2011年得失,或许是熊市的另类礼物。

    /市况回顾/

    8只产品去年亏损超30%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有6只成立满一年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亏损超过30%;亏损超过20%的更是多达61只之多。

    其中华泰证券和东海证券最为悲催。上述6只净值跌幅超过30%的产品中,华泰和东海就各占了两只——华泰证券旗下的华泰紫金鼎造福桑梓和华泰紫金3号净值分别下跌34.48%和34.13%,业绩在成立满一年的产品中排名倒数第二和第三;东海证券旗下的东海东风5号和6号则分别下跌了31.58%和31.25%,列倒数第五和第六。

    其他两只净值跌幅超30%的产品是中信证券旗下中信股债双赢和国元证券旗下国元黄山2号,全年收益率分别为-35.07%和-32.14%,业绩排名倒数第一和第四。

    而在2011年后成立的产品虽因没有打满去年A股熊市全场,总体表现好于运行满一年的产品,但是一些年初高点成立的产品仍然无法避免巨额亏损的命运。

    在107只去年新成立的产品中,有32只亏损超过10%,占比29.90%。东兴金牛1号和东北证券融通一期最惨,亏损高达34.88%和31.44%。另有11只净值跌幅超过20%。

    面对这样的成绩单,客户自然不会满意,而券商资管也面临很大压力。昨日(1月6日)某资管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元旦后第一天我们就开会进行了2011年总结。虽然在大势不好的情况下,做产品本来就很难,但是做错了就是做错了,资本市场从来只讲结果。我们的错误就是年初时太过于乐观,后来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也没有及时调整对市场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去年谁也没想到出现那么多 ‘黑天鹅’。这可能也是去年许多券商资管都犯下的错误。”

    21只产品逼近清盘红线

    市场泥沙俱下,业绩哀鸿遍野,现在券商资管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不能获得业绩报酬的问题,如何留住客户信心,甚至避免被清盘,已经成为一些产品的当务之急。

    据《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连续20个交易日计划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集合计划应当终止”。

    2011年,已有中银国际管理的中国红新股增强1号、国信金理财泰然1号、华泰紫金智富等产品因净值下跌和巨额赎回而遭遇清盘。而经历了四季度暴跌后,目前仍有不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挣扎在1亿元红线边缘。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5日,6只集合理财产品的最新规模在1亿元以下,包括华泰紫金龙大中华、国泰君安央企50、第一创业证券金益求金、国泰君安君享精品、招商海外宝和国信“金理财”收益增强。另外,齐鲁金泰山2号等15只券商集合理财的规模低于1.1亿元。

    某券商资管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去年一些新发行的产品碰到市场环境不好,有些产品甚至是勉强过了1亿元大关而成立的,本就先天不足,若是碰到像小集合那种单笔认购金额较高的,很容易就在开放期被清盘。

    “特别是那些几个月开放一次的,有时候开放第一天就被巨额赎回打到红线之下,券商都来不及再找资金来帮忙抬轿,也可以说由于申购后要被 ‘冻结’几个月,很少有资金会去友情帮忙。反而那种天天开放的,会有资金愿意帮忙——因为只要保证第19天将资产净值做到1亿元以上,产品就可以存续;过几天这些资金就可以撤出。”前述券商资管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产品透视/

    踩上神马股份 中信股债双赢无奈变“双输”

    2011年排名靠后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大都在市场中踩到过“地雷”。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2011年排名倒数第一的中信股债双赢。去年1月,中信证券更换了中信股债双赢的投资经理,由曾任中信基金研究总监、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总监并曾经负责社保转持股份账户投资管理的刘辉担任这一重要职务。但这只2007年4月成立的产品在2011年净值跌幅高达35.07%,是成立后最悲惨的一年。

    总体来说,风格激进是中信股债双赢遭遇重挫的主要原因。虽名为“股债双赢”,但从历次定期报告来看,产品的投资组合基本是以股票为主——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其投资组合中股票占比高达76.77%,市值为8.10亿元,债券却只有222.36万元,占比0.21%。更重要的是,股债双赢热衷于炒作重组概念。这种投资风格或许在牛市中能取得超额收益,在熊市中却往往容易踩上地雷而被剿杀。

    神马股份 (600810,收盘价6.71元)就是中信股债双赢去年踩到的最大一个地雷。5月,停牌两个月的神马股份抛出了诱人的重组方案:拟注入的尼龙公司和塑料工程公司与神马股份现有资产互为上下游,2010年尼龙公司和塑料工程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8816万元。这份重组方案因此引起了市场极大兴趣。神马股份5月24日复牌后连续出现3个涨停。包括中信股债双赢在内,中信系二、三季度全面杀入神马股份。截至2011年9月30日,中信股债双赢持有神马股份562.52万股,按照区间均价估算,成本约为15元/股。

    2011年11月19日,神马股份宣布定向增发事宜因资产瑕疵问题以及重组标的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而终止,且未来3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随后该股股价遭遇“雪崩”。截至1月6日收盘,神马股份股价已由去年7月最高点18.51元下跌至6.71元,跌幅超过60%。中信股债双赢损失惨重。

    除股债双赢外,中信系其他集合理财产品也基本全线亏损。如中信理财2号、中信积极配置、中信优选成长等去年净值跌幅均超过20%,这其中除中信积极配置外,其余两只都进入神马股份三季报十大流通股东名单。而中信其他类型产品表现也多数不佳,包括债券型的中信债券优化都下跌了3.60%。

    喝上重庆啤酒 东北证券资管未心醉先心碎

    这边神马股份给中信资管造成的伤害还令市场唏嘘不已,另一边,一个更大的地雷出现了——花了十余年时间制造乙肝疫苗神话的重庆啤酒(600132,收盘价28.45元)公告的揭盲数据不理想,12月8日,复牌后的重啤在12月为数不多的交易日中竟然出现10个跌停。

    券商集合理财在重啤血案中再次出场。这次主角是东北证券。公司2011年三季报显示,截至当年9月30日,东北证券1号、2号、3号,以及东北融通一号各持有重啤271.4万股、55万股、22.5万股和23.5万股,合计持股数高达372.4万股。

    2011年12月23日,重啤重新停牌至今。而后,有媒体拿到了东北资管专门给予销售渠道建设银行的一份情况说明,东北资管在其中表示:“我公司自9月末以来已对重庆啤酒进行减仓,目前共持有196万余股,在现有各只产品中持有比例均低于3%,股价大幅下跌后,单只品种对于产品净值的冲击已经接近尾声。经对持有重庆啤酒所做的敏感性分析,即使2012年1月重庆啤酒复牌后股价大幅下跌,对产品净值整体影响也已非常有限。”

    但重啤事件依然对东北资管造成了重创。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东北证券旗下共有5只产品;在去年12月,表现最好的恰恰就是没有买入重啤的东北5号,单月净值跌幅为7.71%,全年下跌7.80%。而东北1号~3号净值12月大幅下跌13.90%、17.57%和17.89%;年跌幅分别为14.09%、24.38%和28.94%。融通一期更惨,这只去年5月20日才成立的产品12月单月净值跌去22.11%,全年亏损31.41%。

    全年高点入市 东兴金牛1号感叹生不逢时

    另一些产品即使没踩上地雷,却也因判断出现偏差而遭遇大幅亏损。以东兴金牛1号为例。这只产品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去年4月1日成立时基本赶上了全年最高点。随着市场步入熊市,最高点建仓的东兴金牛1号净值一路往下,短短9个月时间里单位净值就只剩下0.6512元,亏损达到34.88%。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东兴金牛1号介绍,投资主办人汪乐平“一贯遵循长期稳健偏保守的投资理念,历经牛熊交替洗礼”,但仍未能准确看到2011年熊市的威力。履历显示,汪乐平有12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职于大鹏证券公司等,并曾管理多个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集合信托的投资项目,具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和良好的投资纪录。

    东兴金牛1号2011年二、三季报显示,自去年4月1日成立后至6月30日,汪乐平主要配置了一些周期股,仓位控制在半仓多一点。中期十大重仓股中包括59.5万股新和成(002001,收盘价17.70元)、100万股国投中鲁(600962,收盘价9.25元)、55万股齐翔腾达(002408,收盘价19.12元)等。这些股票多是去年春季行情龙头,并在东兴金牛1号成立之前完成了主升浪。所以东兴金牛1号基本建仓在最高点。

    2011年7月以后,东兴金牛1号在提高仓位的同时进行了部分调仓换股。截至三季度末,其银行存款从中期的9054万元下降至3052万元;股票仓位从53%上升至80%;而其十大重仓股中,深发展A(000001,收盘价15.35元)取代了新和成,持股数为97.6万股。齐翔腾达虽然三季度下跌了13.92%,但东兴金牛1号却只减持了5万股。

    2011年四季度是东兴金牛1号最痛苦的一个季度。但在三季报中,汪乐平却乐观地表示:“9月份指数再次探底,我们判断市场风险已经释放得较为充分……随着四季度紧缩政策进入尾声,经历了几轮大幅下挫以后,估值已较充分地反映了悲观预期,四季度市场可能先于经济走出底部,我们将对仓位灵活调整,积极参与反弹行情。”

    判断失误直接导致了净值损失。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四季度,东兴金牛1号净值跌幅达到14.45%,市场排名倒数第十。

    /前景展望/

    2012券商资管欲以创新突围

    2011年再怎么差,现在已经盖棺论定。2012年,券商资管们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和2011年初的雄心万丈不同,对于2012年的A股市场,券商资管们要悲观得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获得一份东方红资产管理团队撰写的2012年投资策略展望。这份报告题为《短期化疗暂停,长期调养艰巨》,光看题目,就表明了东方红资管对市场谨慎的态度。

    这份报告中,东方红资管指出:“我们没料到去年市场表现会如此之差。事后来看,其实这种差多多少少也包含着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的担忧。中国经济过去几年生病了,地产泡沫、可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等问题接踵而来,政府不得不使用宏观调控这一化疗手段来医治经济,资本市场走势只是中国经济病人化疗阶段的症状表现之一。但目前看,化疗可能短期告一段落,调养即将展开,因为短期经济可能快抗不住了——经济在近期加速回落,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可能跌破8%。”

    一位东方红资管人士对记者表示,资本市场不乐观,券商资管要想生存,只能通过产品创新和业绩回报来实现。“比如我们和国泰君安去年年底都发过参与定向增发的产品,而且越来越多券商也开始尝试发行利用股指期货套利的产品。甚至可转债现在也成了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但是归根到底,一切剑走偏锋都是为业绩服务,只有业绩做上去了,才有投资者愿意信任我们的产品。”

    而另一名券商资管人士则透露,近期市场环境不好,一些有价值的投资品种也被无情错杀。“在已经被套的情况下,对一些长期看好的品种,我们准备通过高抛低吸做差价来降低成本。毕竟在资本市场中,波动是永恒的,而具有成长性的公司一定会在将来的反弹中,价值再次获得重新挖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新股破发潮汹汹 机构高价哄抢终成“冤大头”

    下一篇

    郑眼看盘:暴跌已危及融资功能或“导演”些许反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