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魏玉卿 支玉香
每经记者 魏玉卿 支玉香
方正富邦昨日 (12月27日)发布公告显示,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只基金产品——方正富邦新动力已募集结束,首募规模达到了13.14亿份。在目前这样一个惨淡的基金销售市场,和同期结束募集的新基金相比,方正富邦新动力的规模已是遥遥领先。
同时,市场仍旧跌跌不休,新基金年底无力冲规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近期新基金申报和发行速度明显放缓,更有50多只新基金已经拿到了批文,但是仍旧没有上柜发行。
首只基金力保上10亿份
方正富邦的这只产品是由公司投资总监赵楠亲自管理。对于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第一只产品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也最受公司重视,其表现很可能决定基金公司未来的发展。在如此艰难的基金销售世道下,13亿份的规模,公司显然下了功夫。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无论是去年批准成立的新基金公司纽银基金、还是今年批准成立的如平安大华、富安达、财通、方正富邦等,除平安大华第一只产品首募规模达到了32亿份外,其余基金公司的第一只产品首募规模非常接近——均超过10亿份,但巧合地在都在11亿份或13亿份这两个数字上下。
在今年12月1日成立的财通价值动量混合,首募规模超过11亿份,富安达优势成长股票募集规模10.53亿份,浙商巨潮产业成长12.71亿份、纽银策略优选也有10.63亿份。
不难看出,即便在市场低迷情况下,为了“门面”好看,新基金公司的首发产品的规模基本上都是力保在10亿份以上,而销售策划费用、布局渠道费用等都是花钱的地方。
而记者也观察到,新基金公司的第二只基金规模往往缩水严重。纽银西部基金第二只产品——纽银新动向混合首募规模仅3亿元、平安大华深证300首募规模也只有4亿份。
同样的,从已公布了季报的上述基金来看,到三季度末,纽银策略优选规模缩水至8亿份、浙商聚潮产业成长的规模已缩至10亿份。
50余只新基金捂而不发
12月以来,7只基金加入了新基金发行的队伍,而之前的11月约有20只新基金上柜开卖。由此可见本月在售新基金数量急剧减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统计,如果算上上周已经获批的一只新基金,现在大约有50多只新基金已经手握批文,但暂时并未上市。
“一般来说,新基金获批之后可以在随后的半年内择时发行。从现在的时点来看,大家都不太想发新基金。今年亏钱效应显著,基金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急剧下降,基金卖不动。”一家基金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现在渠道拥堵,而且临近年底银行本身年末就面临揽储的任务,所以渠道不会太用心帮我们发行。所以我们已经获批的新基金准备节后发行。”上述人士如是告诉记者。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基金募集公示显示,上周有三只基金上交申报资料,为嘉实优化红利、纽银梅隆稳健双利和农银汇理深证100指数增强型基金。上周浙商新思维混合型基金也拿到了批文。
从新申报和获批的数量来看,近期节奏有所放缓。某基金公司今年发行新基金数量明显领先于同行,该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明年发行新基金的速度肯定会降下来,一是新基金发行吸金有限,给公司带来的增量资金并不多,二是渠道太拥挤,高速发行给渠道带来压力不少,因此后面新基金发行节奏肯定会趋缓。
而深圳某基金公司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目前产品已经设计好了,但托管行没有定下来,和渠道仍在沟通中,所以尚未上会,想缓一缓再申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