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王迎春
对于铁道部此次这个时间节点的重大内部调整,业界揣测纷纭。
尽管今年2月,盛光祖接替刘志军任铁道部部长之初,就被业界认为或将迎来铁路系统的重大改革。但“7·23”动车追尾事故的发生,凸显的铁路内部各项管理缺陷,更激化了各界要求加快铁道部改革的呼声。
而目前仍处问责程序,尚未公布的动车追尾事故调查结果,所凸显的“问责难”,成为业界揣测此次调整、拆分的又一重要因素。
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联动系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若以技术设备、调度管理为界,其涉及的层面各不相同,最终如何取舍衡量,不能排除定责过程有微妙的政治考量。
上述铁路资深人士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举例,铁道部早先在将机务局、车辆局合并为装备部之前,就曾因“动车”归属哪个部门管辖而起争执,“动车”本身是客车,当归属车辆局,但同时动车又有动力系统,与机车合为一体,涉及机务局,之后两局合并,统一管理;可是出了问题之后,问责直接受到影响。
“合并在一起不好问责,装备部一般只负领导责任,追究具体责任是要到‘处’,现在分开了,如果机车再出问题,机务局就要负直接责任,而不是简单的领导责任,这样问责更加清晰。”上述铁路资深人士说。
该人士还举例说,拆分前,如果铁路电务信号出了问题,原“基础部”所有修桥、架路的人也要共同承担责任,必将引来不满,也加重了“问责难”;现在基础部拆分为工务部、电务部之后,通信信号就会明确归属电务段。因此,该人士认为,铁道部此次机构设置的调整拆分,不排除吸取动车追尾问责难的教训。
此外,此次内部机构大调整令外界对接下来的铁道部体制改革倍感期待。不过,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他看来,运输局的拆分尚只是铁道部“企业职能”的一个重新组合,离真正的“政企分开”改革还差得很远。
链接
◆部门名称变更
铁道部运输局运力资源策划部更名为铁道部运输局运力资源部
铁道部公安局后勤装备处更名为装备财务处
挂靠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的铁路客站站房建设总指挥部,划转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
铁道部资金清算中心的资金处(资金筹措工作)、税务处,划转铁道部财务司
◆部门职能调整
原铁道部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责,移交铁道部科学技术司;
客运专线联调联试组织职责,移交铁道部建设管理司;
客运专线动态验收及联调联试中的行车组织职责,由铁道部运输局负责;
将拟定和优化客运专线站后系统集成总体技术方案职责,移交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
将指挥、监督客运专线站后系统集成工程推进职责,移交给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
◆人员编制变化
调整后的铁道部运输局人员编制307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9名,内设综合部、营运部、调度部、机务部、车辆部、供电部、工务部、电务部和运力资源部,各部下设若干处。
以上内容来自《关于调整铁道部内部机构设置的通知》及《关于公布铁道部运输局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的通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