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建言大厂

    2011-11-29 01:32

    李铁:

    与北京的产业政策应“互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大厂如何针对北京形成互补性的产业政策?第一,北京是一个服务业过剩的城市,和上海不一样。上海市的工业占主要位置,所以对长三角的工业产生辐射。北京的服务业占75%比重,服务业消费、旅游消费和假期消费要在北京周边的城市体现,所以怎么实行最好的服务业对接,应该是大厂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选择。

    第二,调整农业结构,富农。北京郊区农业结构变化非常突出,服务2000多万的城市人口,包括农业休闲度假旅游等产业在内,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调整农业结构恐怕对财政没有太大好处,但是对于富民可能起到重要的刺激作用。需要县政府下大工夫解决发展农业、农业结构调整问题。

    第三,适度地引进一些工业企业,和大厂的居民、农民就业能力相适应,这需要好的土地政策和好的工业园区发展政策。但是一定要记住,成本谁来支付?外来人口和过多的工业企业,恐怕会为城市带来负担。

    第四,城市发展不要盲目模仿北京,不要走土地扩张的老路。所谓视觉生态型的城市发展路线,北京到处都是,我们是一个回族自治县,可以考虑形成有特色的、高度密集的城市集中区,甚至从建筑风貌特点上,体现回族的风貌。这样很可能对北京有一定的吸引力。

    剩下的还有随机的问题,还有交通设施如何改善,怎样增加北京市民到大厂地区旅游消费的方便性。所以,我们不能过高地希望大厂能超高速增长,在环北京经济圈中,立足自己和北京互补的关系,和其他14个县市,甚至更多的县城有互补的关系,竞争的关系,大厂的城市化才能转变为现实。

    肖金成:

    把大厂打造为北京“反磁力”中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针对大厂,我提出打造北京反磁力中心,现在北京的功能太多了,压得透不过气来,我们要给北京解压。解压就是把北京的产业吸引出来,北京的机构吸引出来,北京的人口吸引出来,就是打造北京反磁力中心。河北的京东、京南、京北三大新区中,京东的条件最好。

    怎样承接?我提出来的路径:第一,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期实施,滚动发展。京东新区100平方公里的面积,还可以规划得更大一点,不要有空白。河北省不能集全省之力,但是廊坊完全可以这样做。

    第二,土地集约利用。大厂是宝地,不要不当回事,要集中投入资金,也要争取优惠政策。河北离北京很近,但是河北属于“不给不要,不叫不到,不哭不闹”,典型的模范区,所以一定要有优惠政策。

    第三,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承接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还有世界的产业转移。只要有这个平台,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当然要和北京市有一个功能互补,不能互相竞争,不要北京搞什么,河北就搞什么。还有一点就是,与上海类似的是,一河之隔,打造北京的“浦东”。

    施祖麟:

    融入北京的同时不要被边缘化

    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中国的三大城市群在国家的整个GDP比重只占到35%,美国三大城市群和日本三大城市群,在其全国GDP当中占的份额差不多接近70%,这就说明了我们还有发展的空间。过去北京、天津发展过程中,河北确实受到很大的经济影响,人才都往高端去,现在要改变这个状况。

    真正的经济发展是靠价值创造,不管是一产、二产、三产,真正的价值创造才能够使得经济发展。大厂的产业结构是比较合适的,实业做得比较好,新材料、制造业,验证了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

    从大厂来说,能否逾越通州融入北京非常重要。通州虽然在北京市的规划范围内,但还有很多困惑。比如说,通州自己想搞高端商务服务区,实现区域一体化,但是实际上很困难。融入北京的过程是一个双刃剑,大厂要注意在融入过程中,可能被聚集了,被边缘化了。所以一定要主动对接,避免这种现象。

    最后想说的是,大厂要加快打造首都经济圈的东部功能拓展区,依托廊坊,融入北京,连接京津冀,发展成为新型的中等城市,人口在20万到50万人。这里的产业是聚集的,交通是便利的,文化创意是繁荣的,社会是和谐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再访大厂

    下一篇

    甘肃出手干预煤市:2012年合同电煤价格不得高于今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