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9月外储下降美债加仓 多元化难题待解

    2011-11-17 01:07
    每经记者  印峥嵘

        美国财政部昨天  (11月16日)公布国际资本流动报告  (TIC),在2011年8月减持365亿美元后,9月中国增持113亿美元美国国债,持有总量达11483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9月单月中国外汇储备减少608亿美元,为16个月来首次下降,在此情况下,中国仍逆市增持美国国债,且增持规模创11个月来新高。

        而根据巴克莱资本策略师庞德的计算方法,中国截至今年9月持有的美国国债或接近1.5万亿美元,较8月二次修正后的数据增持600亿美元,美元资产仍占我国外汇储备的主流。

        分析人士指出,9月正值美联储实施扭转操作的消息传出,美联储通过抛短买长的方法,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不排除中国的增持行为是跟随美国的政策作出调整,旨在增强投资的安全性。

    实际数据或近1.5万亿美元

        中国目前仍然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国,约占美国海外流通国债4.5万亿美元的32.8%。

        对于中国在外汇储备减少之际逆市增持美国国债,知名对冲基金基金经理张敏杰表示,9月市场传言显示,美联储将实施扭转操作,通过抛短买长的方法,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为此中国不得不考虑增持美国国债,以增加安全性。

        “历史数据显示,当对冲基金规模达到300亿以后,就很难保持年化20%的收益,有些年度还可能出现亏损。中国目前缺乏有能力操作大规模资金的金融人才,再加上大幅押宝美国国债,只能被动地跟随美国的政策作出调整。”

        虽然美国财政部在2010年12月曾对美国国债数据作出修正,令上述数据的公信度获得提升,不过巴克莱资本策略师庞德指出,美国财政部对月度美国国债购买量的修正,只是基于截至去年6月的购买,修正后的数据仍存在“瑕疵”。

        庞德表示,内地还通过香港和伦敦离岸市场以代持的方式购买美国国债。英国购买的美国国债从去年6月的945亿美元激增至12月底的2720亿美元,期间增持的大部分美债,将配置回中国。

        按照庞德的算法修正后,今年前8个月,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分别  是  1.34、1.36、1.38、1.39、1.41、1.42、1.43和1.44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一直呈稳步上升态势,即使今年8月美国痛失3A评级、9月中国外汇储备下降之际,中国依然在增持美债,美元资产仍是外汇储备的主流。而并非像有关财经媒体所报道的,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小幅减少。

    外汇储备多元化面临“两难”

        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政策顾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张陶伟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国家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分为总量管理和结构管理两方面,由于我国外贸长期顺差,外汇储备增势迅猛,对总量的调控很难实现,因此还是以结构调整为主,调节美元、欧元和日元等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

        不过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比逾六成,如何真正实现外储的多元化,仍是个待解的难题。

        日本财务省10月初表示,8月中国买入日本短期国债3456亿日元,卖出中长期国债1667亿日元,净增持1789亿日元  (约合23亿美元),但相对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有量依然是“杯水车薪”。

        中投公司总经理高西庆本周二(11月15日)在香港表示,由于全球市场更趋一体化,越来越难撤出部分市场和剥离投资。中国如果出售主要经济体的主权债,不可能不发生损失,或引起中投资产急速贬值。

        高西庆认为,国家的金融安全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当讨论国际投资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这些投资是否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中国不会给自己戴上慷慨之国的高帽,承诺不惜一切经济代价来帮助其他国家。

        今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曾表示,多元化一直以来是外汇储备的主要经营原则之一。但同时强调,有效的外汇储备多元化是战略性质的资产摆布,需要前瞻性地规划和实施,不能以市场和舆论的短期表现为参照。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上一篇

    拟注入煤矿因事故停产云煤能源昨最大跌幅逾8%

    下一篇

    央行明确“预调微调”专家称货币供应量或放松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