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超级熊股基因解码 111只股票遭腰斩

    每日经济新闻 2011-10-14 13:59

      每经记者 牟璇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股理亦然。

      9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2011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首度推出分榜报道,为投资者“破解A股成长密码”;今天,记者再次以史为鉴,从股价表现“不幸”的股票中梳理出各自的“不幸”,是为“最具业绩风险上市公司”分榜报道。

      逾百公司股价腰斩

      巨灵财经数据显示,在可统计的2270家上市公司中,以国庆前最后一个工作日(9月30日)来算,后复权后,较上市首日收盘价出现下跌的有823家。

      在这823家上市公司中,有111家跌幅超过了50%。其中,跌幅超过80%以上的有8家,“ST”公司占据半席,*ST嘉瑞、ST金杯、广电电子分列跌幅榜前三位;跌幅在60%~80%的有32家,“买了中石油,三十白了头”的谚语,恰好是中石油股价的真实写照,上市首日开盘价43.96元,后复权后已跌去了75.10%,曾经吹嘘“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王者归来的声音早已烟消云散;跌幅在50%~60%的公司达到71家,其中银行业的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都赫然在列,汉王科技、西部牧业等中小创业板公司也不在少数。

      从这些公司的分布情况来看,小盘股占据大半江山,22家创业板、43家中小板公司合计65家。宏观经济不明朗、中小盘股的估值远远超过大盘股,获利盘压力比较沉重,再加上估值泡沫严重、原始股东抛售压力大等缘由,使得中小盘股成为跌幅超前的群体。今年以来,中小板、创业板持续调整,整体跌幅也远大于大盘。

      沪市主板有38家上市公司,其中,有A股破发历史最悠久、套牢资金最多、破发个股最多的“破发重灾区”之称的“601”军团占据了23家;深主板则仅有8家公司跌幅超过50%。

      理性看待中小盘股

      中小盘股——这些小而活跃的团体不可忽略,它们在A股市场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那些激进勇猛、成长性佳的绩优股,股价快速翻番,投资者获益丰厚;而业绩变脸、管理混乱的垃圾股,泥沙俱下,难挽颓势。

      历史跌宕,淘沙见金,A股市场一直流行的“小盘股必高成长”的论调并无太多根据。行业的成长性、公司的实际情况都对其股价有重要影响。

      事实上,小盘股由于便于操纵,一直都是庄家的乐园;而小盘股震荡较大,也满足了众多股民想一夜暴富的急切心理;同时,由于小盘股大多披上创新光环,容易制造众多题材炒作。因此,我国小盘股高市盈率、高溢价便显得理所应当。

      然而,高溢价从来不等同于高成长,民营企业治理的不完善,监管力度缺乏使得众多地雷都埋藏在一些看起来华丽的小盘股中。

      海普瑞可称得上是中石油之后的第二个“杯具”。顶着每股高达148元的最贵IPO,海普瑞上市4日就跌破了发行价。随后,海普瑞招股书中最大卖点 “国内唯一一家取得美国FDA认证的肝素原料药生产企业”被媒体爆出与事实不符,且高科技制药并未那么高,国内有几十家企业都在生产肝素钠。质疑声中,真正使得海普瑞股价“如山倒”的是公司业绩的快速变脸,从2010年年报业绩增长近五成,到今年一季度业绩骤降近四成,海普瑞高成长神话彻底终结。按节前最后一日收盘价来算,海普瑞较上市首日收盘价已跌去66.28%。

      高泡沫发行-市场疯狂吹捧-多方质疑成长性-业绩变脸-股价狂泻,海普瑞上市以来的发展模型可称得上中小盘垃圾股之典型,与其有相似路径的还有汉王科技、联信永益、合众思壮、金风科技等,一度被疯狂追捧的股票难以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考验,中小盘股的美好时代渐行渐远。

      当然,多年稳步增长的中小盘绩优股仍为数不少,例如苏宁电器、七匹狼。因此,在选择中小盘股投资时,务必“拨开乌云见彩虹”,理性和辨证看待中小盘股,以免落入陷阱。

      “中字头”也令人愁

      市场上有一句戏言:“你见过只跌不涨的股票吗?有,到中字头找。”

      在中国股市成长过程中,这些股本庞大、市值惊人的央企却没有充当推动股市进步的动力,反而成为大盘走弱的助推器。从中石油计入股指以来,其不仅未能带领大盘走出一波像样的行情,反而进一步加速大盘下挫,拖累大盘的同时,中石油也似乎早已是A股市场的头号“绞肉机”。

      “我站在中石油48元之巅,眼含热泪向山下俯瞰,看那高高耸立的井塔,看那黑色石油井喷的壮观,看那井架旁忙碌的股民,看那庄家骗钱后得意的笑颜……”《我站在中石油48元之巅》这首自编歌曲在网络上传唱,歌词极为贴近财富被绞杀的股民心情。

      当然,除了以中石油为首的央企外,特别是“601”开头的股票,在“最熊111股”中更是占据了23席。如中国远洋、中煤能源、中海集运、中国石油、中国太保等,跌幅普遍在六成以上。这些股票有着共同特征,即它们的上市时间多集中在2007年,彼时恰是难逢的大牛市,股指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高点,因此价值泡沫有明显放大趋势,再加上大盘持续疲弱,它们不仅无法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反而还会率先回调。

      近年以来,在“中字头”股票大幅下挫、价值泡沫不断压缩的情况下,虽然市场不断出现央企大盘股价值回归的声音,鼓吹大盘股之估值优势,尽管市盈率很低,净利润也不少,“中字头”就是不涨。

      究其原因,一来中字头的股票多是央企,垄断资源,垄断经营,又是“铁公鸡”,不分红,且股本巨大,缺乏拉升动力;二来股票投资无非是建立在对未来的预期上,换言之像是买一个梦,这梦便是企业的远景。央企虽然股价便宜,但它没有梦,因此涨不动。相反,处于战略新兴行业的中小创业板股票,由于股本基础小,能够通过分红、股本转增等方式做大市值,给人无限想象力。

      “盲炒”ST股是玩火

      打字高手可以“盲打”,下棋高手可下“盲棋”,但若在牛股出没地兼熊股大本营的ST板块 “盲炒”,就要小心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了。

      在20年来跌幅居前的111家大熊股中,ST股不在少数。这些股票大多集中在1996年~2000年间上市,经历资产重组但并未成功。而在A股上市以来的跌幅王也出生在ST板块——*ST嘉瑞,连续三年亏损,已经暂停上市4年多,该股从上市首日收盘的21.47元至停牌前的1.26元,跌幅达到了94.13%。同时,ST金杯、*ST炎黄、*ST联华的跌幅也都超过了80%。

      股票连续两年以上亏损,没有业绩支撑,不是市场主流上涨品种,这是ST股票存在风险最根本的原因。因此,ST板块俨然A股市场中最大的赌场,赢了,乌鸡变凤凰,输了,退市血本无归。ST股票容易跌停,且一跌停可能就是一连串的跌停板。

      2007年中国股市赫赫有名的黑色“5.30”过后,大部分非ST股票在不到5个交易日后的6月4日或6月5日就开始反弹,但是绝大部分ST股票一直跌到当年7月才企稳止跌,下跌时间几乎长达整整一个月。

      另一方面,股市中从来不缺冒险家,ST板块的重组与扭亏题材也一直吸引着包括基金一哥王亚伟在内的众多投资者的追捧。ST股票的上涨无非有三种情况,一是实实在在完成资产重组,成为新公司;二是结束亏损,实现经营状况改变;三是跟风炒作,制造各种题材,被投资者哄抢。

      前两种股票固然是咸鱼翻身值得期待,而第三种炒作有刀口舔血之意味。虽然如今两市已鲜有退市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场豪赌没有代价,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时间成本难以控制,且若遭遇暂停上市甚至终止上市,从而导致股票价值极度缩水,投资者的投资将血本无归。

    上一篇

    “飞豹”战机坠毁 涉及西飞国际航空动力等上市公司

    下一篇

    “民营水电大王”ST梅雁风光不再 靠卖资产维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