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以来,全球经济领域利空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经济二次探底的预期陡然增强,连GDP持续保持9%以上高增长的中国经济也饱受拖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地区性经济体的风吹草动都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蝴蝶效应。在当前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压力、贸易摩擦的压力以及资本市场开放诉求的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每日经济新闻》特推出“问诊主要经济体”系列报道,旨在对欧美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未来10~20年的发展把一把脉,以求帮助中国应对外界复杂的经济环境,收到知己知彼之效。
欧盟经济正踩在警戒线上,欧债危机正成为欧元区的“毒瘤”。最令人担忧的是,拉动欧元区的“火车头”德国与法国经济增长几近停滞。数据编撰机构Markit昨日(8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8月以来主要服务业两年以来首现停滞局面。
面对日益紧迫的债务危机,法国与德国财政部长本周二举行会晤,针对有关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提议拟定具体政策。
欧元区经济触警戒线数据显示,欧元区8月Markit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自7月的51.6降至51.5,为2009年9月来最低水平;而同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降至49.7,为2009年9月来首次跌破50荣枯分界线。Markit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姆森直陈:“欧元区主要国家的经济存在疲弱现象,尤其是德国。欧元区正在失去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以德法为首的欧元区整体经济增长数据已经疲态尽显,德国第二季度季调后GDP初值增0.1%,增长几乎陷于停滞;欧元区二季度季调后GDP初值季率增长0.2%,预期增长0.3%,创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新低。而法国二季度GDP则出现零增长。
欧元区经济不振已经显示出欧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强大摧毁力,德法也在为如何摆脱危机而频繁接触。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上周已经就欧债危机解决方案展开讨论,提议成立欧元区联合经济政府,并计划在9月提议征收新的金融交易税,但否决了发行欧元债券及扩大欧元区援助基金规模的可能。
在备受关注的欧债危机问题上,以德国为首的核心成员国因其自身经济相对优异的表现,坚决反对市场普遍预期的发行欧元债券等解决方式,认为只有长期的财政改革才是走出债务困境的根本途径。而希腊等国以及潜在危机国则呼吁推出欧元债券,或者至少是扩大救助基金的规模,称这样才能保证市场对欧元区国家的信心,从而有助于欧元区各国的发展。
新援助计划或将希腊推向违约与此同时,欧元区国家正力劝希腊接受以现金抵押换取援助的协议。
评级机构穆迪22日表示,这加剧了希腊延迟获得救助资金的风险,暴露了表面上团结一致的欧元区国家间深深的裂痕,并可能将希腊推向违约。穆迪称,更多提供现金抵押的类似协议将对希腊的信用评级产生负面影响。目前穆迪对希腊的评级是Ca,只比违约高一格。
欧债危机的野火不会停在那里等待救助措施。7月下旬以来,意大利主权债务问题趋于恶化。意大利股指连日下滑,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攀升到6%以上的高位,意大利10年期国债与作为基准的德国同期国债的利差达到了390个基点,创下欧元区诞生12年以来的新高。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一旦发生债务违约,对欧元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冲击都将远远大于希腊或爱尔兰。
意大利经济最大的难题在于经济增长停滞不前,这也是此次债务问题迅速恶化的重要原因。2005年至2008年,意大利经济增速比欧元区平均水平低8%,比德、法两国低4%。今年第一季度,意大利经济增长率为0.1%。西班牙的债务问题也在进一步恶化。据统计,西班牙2010年公共债务总额占GDP比例约为60%,预计2011年将进一步升至67%。
欧元区分崩离析可能性增大《经济学人信息部》主编兼首席经济学家布罗平本月19日表示,未来几年欧元区分崩离析的可能性高达40%。
对此欧元区内有着不同的声音。“我们没有考虑过这种退出机制,欧元区并不是能随意进出的,货币也不可能像衣服一样换来换去。”卢森堡央行行长、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伊夫·梅尔施近日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
梅尔施认为,一个国家要退出货币区,就必须要建立起自己本国的货币,这是不现实的,会从根本上毁灭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该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将没有容身之地,这甚至比货币区内部出现危机更加严重,这就是经济上的自杀。”
即便没有“自杀”,欧洲中央银行(ECB)“病急乱投医”干预债券市场的行为也始终让人担忧。半个月之前的8月8日,为了阻止主权债务危机对欧洲大陆两大经济体造成损害,ECB开始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然而在去年5月份,尽管冒着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ECB在次级市场购买希腊等国债券的决定,并未将这些国家从高国债收益中解救出来。自2010年5月份推出国债购买计划以来,到上周为止ECB用于购买政府债券的资金总额已达1105亿欧元。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欧盟和欧元区国家金融救助的成本将成倍增长,若主要国家强力推行救助措施,可能使更多欧盟国家产生质疑并选择退出救助计划,欧盟国家的内部分歧会进一步加剧。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