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网8月16日上海电(每经记者 陈时俊)
自上海医药(601607.SH;02607.HK)完成沪港两地上市后,市场对于新募资金及上药的下一个业务重点目标一直保持高度关注。而近日,上药在半年报中就收购计划、股权激励、毛利率降低等热点问题做出了回应。
2011年上半年,上海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52.1亿元(未含抗生素业务,下同),较去年同期增长36.1%;实现净利润为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5.7%。其中,制药业务和分销业务销售收入分别为42.1亿元和2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和46.2%,毛利率则分别为45.3%和6.6%。
对于毛利率的下降趋势,上海医药财务总监沈波向记者表示:"最主要来自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其中,分销的毛利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8%左右。就上药这么大规模来说,这个降幅也不算小,但应该以行业来看,目前业内的竞争很激烈。为了争取更多市场,上药在战术上会在某个时间点里选择让出一点毛利。"
加速拓展华东以外市场
根据沈波的介绍,在上药登陆H股所募集资金用途方面:"目前已使用完毕的资金主要是对中信医药100%股权收购,约合42.1亿港元。在已明确使用的部分,主要涉及用于收购母公司抗生素业务的14亿元;增资信息技术平台所投资5亿元;增资北方平台建设所需的8000万美元;增资分销业务(补充流动资金和用于收购)的10.2亿元以及10%的募集资金(约13亿元)将用于流动资金。剩余有待落实的募集资金约为60.4亿港元。"
中信医药收购大戏在业界被视为上药进军华北市场的桥头堡。而在这份半年报数据中,上海医药全资收购的中信医药(已更名为"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通过其"百日整合计划"的资源对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47.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8915万元,同比增长30.3%。
同时,上药科园已启动上海医药北方投资平台建设,并将进一步深化上海医药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分销网络的拓展。"北京地区的物流已经启动,而通过搭建的北方控股平台以及对上药科园内部控制度、高管层的激励方案也都在平稳推进中",沈波表示。
谈及未来的上药的并购路径,上海医药董事长吕明方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行业并购是行业内正在出现的大趋势,而上药在对此做了一些优化。未来上药分销方面的并购将由区域平台为主体来实施。此前一段时间在无锡、深圳、佛山等地完成的渠道下沉也都是由区域平台来进行。"
"过去一年上药全国分销市场九成在华东,而在今年上半年,华东市场比重已降至七成,华北近二成,华南一成。而未来总量将继续增长,继续加大并购,华东比重则会继续降低",吕明方指出,"集团总部将着力在工业并购上,希望有标志性的项目,以改变和调整产品结构。这当中,收购专利药的制药企业是目标。而在境内外企业来说,优先考虑是境外企业。在6-12月内,希望能够有阶段性的突破,提升核心价值。"
上药集团分管并购业务的副总裁葛剑秋则表示,并购的目标一直在筛选,希望是创新药的公司,能够和上药现有主要的治疗领域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并购资金方面来说,现在上药本身现金流也不错,使我们有能力可以做一些比较合适的并购,中等规模的欧美公司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吕明方否认高价收购中信医药
就在七月末,一封来自上药内部的举报信直接引发了上药高管"辞职门"的风波,而随着副总裁葛剑秋撤回辞呈并坦言"希望能够与这种国企里面内斗的风气进行斗争"后,上药的股权激励方案也再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对于高管辞职风波的诱因,此前有相关人士向媒体爆料称,是由于上药H股上市后,由于集团内部一些力量的阻挠,包括葛剑秋在内的上药高管团队并未取得原本许诺的千万元奖励,因而选择离职出走。
"上药作为大型药企在转变过程中出现一些情况,有其合理性。举报信确实是有,针对指向主要是中信医药的收购",吕明方坦言。
而对于举报信中关键点25倍PE被指收购价过高,存在国有资产流失之嫌,吕明方则称:"在上药收购中信医药之前和之后,我们的竞争对手收购的PE也没有低于25倍,收购的高低是市场的商业判断。按照今年的预算来看,整个收购的PE将降低至19倍。高管的留任对于公司和投资者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吕表示,去年本来希望可以推出股权激励,后来因港股上市而延后。目前公司正在和政府有关部门协调,重新启动股权激励的计划。希望今年年底之前可以有相关的方案出台,尽快成型,当然通过审批今年已经肯定来不及了。
中投顾问医药研究员郭凡礼曾表示,上药内部斗争公开化后,半年报还是得以较好的收宫,与上药在H股上市后的后续动作有关。就在上个月,上海医药曾发布公告将运用H股所募的20亿元对其全资子公司进行增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