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搏击俱乐部》影评:身为中产的悲哀

    每经网 2011-07-11 16:03

    物质没有了,欲望也没有了,一切归于平静。

      胡健/文

      这是一篇关于《搏击俱乐部》的影评。

      市场经济的基础不是价格,而是欲望。经济学家告诉我们,边际消费倾向越高,经济总量增长越快。工人越消费,厂商越有生产动力,越能获得利润;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能给更多的工资让工人消费。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家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尽情地挥霍自己的欲望:尽情地消费,尽情地占有。于是消费主义横行,人们只知消费,不知思考;只知纵欲,不知节制。

      欲望的一大特点就是易消逝性。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赚到一百万,当他在欲望的号召下费尽千辛万苦赚到一百万,却发现当欲望的实现消解了欲望本身时,得到的只不过是莫大的空虚。这样的空虚到处都在上演,于是有人开始厌倦,开始反抗。

      大卫芬奇在《搏击俱乐部》中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空虚的中产在厌倦了物欲不断满足的空虚之后开始失眠,于是他参加各种绝症患者社团,通过分享别人的濒死体验,来激发自己的存在本能。但一个同样空虚的女人的到来让他看清了自己的虚伪,于是他自己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分裂出另一个自己,寻找解决之道。他建立了搏击俱乐部,在这里人们自由互殴。痛是最直接的强烈感受,很容易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他对自己的分身谈论期待中的互殴对象:海明威,林肯,甘地……成为英雄对大多数平庸的我们只是不实的梦,实现这些不现实的梦不应该成为我们存在的意义;他建立了秘密组织,在这种类似军队的集体主义组织中,个人没有象征个性的名字,只有集体分配给他的代号。个体不存在了,欲望也就不容易产生。最后,他喊出了最具震撼力的口号:消灭物质。没有物质,自然没有对物质的欲望,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整个电影就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的象征--个人信用信息中心的大楼轰塌中结束了。物质没有了,欲望也没有了,一切归于平静。

      《搏击俱乐部》是身处后现代的大卫芬奇的又一次布道,号召不甘在欲望中湮灭的中产们团结起来毁灭这个以欲望为基础的体制。但是芬奇并没有给出解决之道:我们在毁灭了一切之后怎么办?我们是应该站在物质的废墟上等死,还是任由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本能的我们开始新一轮的物质建设?

      在又一次看完芬奇这部中产的悲剧之后,一位曾经的同窗向我抱怨他的不安:中国新兴的中产没有政党为他们说话,财产没有保障,生活过不安稳。我心中感慨万千:在中国未来的中产还在担心未来的中产生活没有保障时,外国的中产早已厌倦了光鲜富足,开始着手物质的毁灭。

      其实两者都是悲哀的。
     

    上一篇

    封存多年的福利分房将被重新唤起?

    下一篇

    采访手记:“首善”的尴尬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