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食品安全问题和“菜贱伤农”现象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有关部门也迅速采取了行动。商务部针对京鲁豫等部分地区蔬菜价格急跌现象,已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维护菜价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分析认为,菜价下跌大部分会由菜农最终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蔬菜市场出现“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
与此同时,网易公司创始人、董事兼CEO丁磊在宁波出席 “春回燕归IT精英峰会”时表示,近来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外界只关注城市,忽略了农村。“我们GDP成为全球第二,但农村还停留在原始状态。墨染粉条、毒奶粉、染色馒头等,还有最近的蒙牛牛奶问题,我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我们忽略了农村,我们只把目光盯在城市,忘记了农村的生产有多么低水平”。
“食品安全”和“菜贱伤农”看上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实际上在深层原因上却是一致的。
在各种行业中,食品行业非常特殊。原因在于,食品安全有赖于全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前功尽弃。所以,食品行业是一个上下游高度关联的行业。几年前,国内的一些大型粮油食品企业就提出了全产业链的概念。这实际上是对粮油、食品安全认识的一次大的提升。但问题在于,个别企业提出了概念,能否做到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现实中粮油、食品、蔬菜的产业链普遍存在着人为割裂的问题。在这条产业链中,生产环节归于农业范畴,加工环节属于工业范畴,流通和销售环节属于交通运输和商业范畴。近二三十年,国内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快速发展,食品加工工艺日益先进,交通工具日益快捷,商业业态日益多样,唯独原料生产环节变化不大。这导致了整个产业链的畸形发展,中下游异常发达,上游却非常落后。
更严重的是,这种畸形格局,导致了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成本和利润奇高,而生产环节的利润被压到了最底端。所以,不仅是“菜贱伤农”,即便菜价不贱,农民的利润也是最低的。而当一斤蔬菜只卖8分钱时,人们无法期待菜农还会考虑食品安全问题。在三聚氰胺、双汇瘦肉精事件中,人们已经看到了惨痛的教训,问题都出在原料上,但原因却在下游强势的工商业对上游弱势农业的利润挤压。
所以,此前媒体的报道中,不少人提出构建产销一体的模式,商务部也组织大型超市和菜农直接对接。这实际上是全产业链的一个雏形。但这种对接还是过于简单,还没有真正实现产业链的整体监控和利益共享。只有将简单对接变为彼此承担监控、彼此承担责任、彼此共享利润的整体链条时,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形成。试想,如果双汇将养猪场也纳入其整体产业中,生猪来源的质量、利润就会更加受到重视,安全系数也自然会提高。
这其中,还涉及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问题。因为流通成本过高,挤压了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利润,不仅是“菜贵伤民”的原因,也是“菜贱伤农”的原因,同时还是导致食品安全隐患的原因之一。而流通环节的成本,除人工、储藏、运输等成本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税费重。比如被人诟病的路桥费,比如无处不在的商品税。有教授接受采访时称,一袋2元钱的盐里就有3毛多钱的商品增值税及附加费。
总之,全产业链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和减少“菜贱伤农”现象的一个途径。但其还是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背后需要有效的制度支撑。丁磊指出了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过分关注城市,过分忽视农村的利益。所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一套城乡均等的体制机制,使城乡人员在权利、公务服务、社会保障和产业发展上真正实现平等,才能真正跳出食品安全久治不愈和“菜贱伤农”的怪圈。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