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何志成:须及早保增长才能摆脱滞胀?

    2011-04-13 01:15
    何志成(农行总行大客户部高级专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周一发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很多国家发出经济减速预测,对中国经济的问题措辞最严厉,称中国内地此前的信贷膨胀和资产价格涨势让人很不安,今年有可能出现泡沫破裂(房价暴跌)的中期风险。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经济会不会陷入滞胀?

        关于中国经济有可能陷入滞胀的预测,近期越来越多,争议也很多。有人说,中国经济未来很多年都不会陷入滞胀,一是因为中国经济相对的高增长环境不会改变,经济增速即使回落到7%以内,也是高增长;二是中国政府有很多调控手段——水多了和面,面多了加水,不会令经济出现严重下滑。也有人说,中国经济的确需要减速,7%是可以接受的速度。

        这个“7%”需要界定。比如,我们的GDP名义上是剔除物价上涨幅度的,但房价呢?不包括,于是历年GDP的数据引起很大争议。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经济学家不得不怀疑,尤其是在高通胀的环境中,若目前按照不变价格计算GDP,7%的增速相当于过去的12.3%左右,实际属于高增长状态;而我们从其他数据判断,今年的经济增速(名义GDP)应该低于10%。最近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今年的经济实际增速明显下滑,比如中国6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比如一季度消费率出现下降,虽然投资数据仍然在高位,但谁都知道,投资下降是迟早的事,预计房地产市场在二季度将出现明显拐点,投资增速很快将下滑。

        客观地评价,以前多年拉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都不给力,经济实际增速大幅度下滑是不可避免的。经济下滑明显,通胀上行更明显,预计3月CPI涨幅会高达5.2%,一季度破5%。虽然中央强调控制物价上涨是重中之重,但二季度涨价因素很多,很难将通胀率控制在5%以内。应该承认,中国经济在二季度有可能进入滞胀边缘。

    涨工资就难以控物价?

        上周,中央高层密集赴各地展开调研,显示高层非常关注当前经济下滑及通胀高企的问题。我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浙江考察时明确指出:“所有企业都要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克服什么困难?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用工成本上涨。温总理强调,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一是管好通胀预期,控制好房价;二是要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大的波动。

        而在我看,2011年,中国经济要同时实现房价下跌、物价不大涨、经济能够平稳减速(软着陆)的三重目标,已经越来越难了(动手晚了)。为什么?不仅因为当前通胀形势已经越来越严峻,同时因为这三大调控目标本身是相悖的,管理通胀有可能抑制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犯了“滞胀病”。

        通胀也具有周期性。对一个经济体来说,一旦市场形成通胀预期加剧,预期变成现实,想凭借政府力量压下去是很难的。这就是温总理说“通胀是老虎”的道理。更何况,当前的通胀是全球性的?当前各国通胀率有高有低,抗通胀有积极的、有不积极的,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还没有开始抗通胀。对中国来说,“老虎”已经出笼,对美国和日本来说,是还在笼中逗老虎。

        同时,中国式通胀与各国通胀还有很大不同,我们是既有需求拉动,又有成本推动;既有输入型通胀,更有高增长所伴生的通胀。而且高通胀的周期恰恰与薪资大幅度提升的周期撞到了一起,很多商品(包括原材料)中所包含的劳动力价值太低,在提高劳动力价值的同时必须调整商品价格。因此,很多商品价格都处于上升通道,除非我们仍然人为地压低劳动力价值。而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周期,轻言控制物价是很不实际的。当前,多重涨价因素叠加,物价大涨、都涨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下跌。因此,我多次建议,不宜将今年的通胀目标定得太低,太过清晰,否则很难兑现,更会左右为难。比如全国“两会”已经向劳动者承诺将整体提高收入水平,且提高的幅度不能低于GDP增幅,但到现在也没见提高多少,很多部门根本没有动——没有钱,而下半年涨工资的承诺必须兑现,若那时还没有钱,怎么兑现?如果物价已处高位,怎敢兑现?工资一涨,物价还要上涨,势必再加工资,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更难办。

    必须及早动手保增长?

    一季度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将在本周五公布,中国经济会不会陷入滞胀应该有些启示性的答案。一般认为,GDP增幅会高于9%,在9.3%~9.5%,CPI则肯定在5.2%左右。如果不考虑真实的平减指数,实际的经济增速距离低于8%还远。很多经济学家会说,主动调整效果显著。但我却要提醒,若真是如此,应该视为危险信号。虽然GDP仍然高于8%,但下滑速度较快,说明二季度仍然会继续减速。在经济减速的同时,CPI却在加速,而且破5。如果二季度没有明显回调迹象,今年CPI年平均增幅控制在4%左右的计划将泡汤。

        目前虽然有欧洲央行加息,但美日英三大央行却拒绝加息,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势头仍然在加剧,国际油价还在上涨中。油价动,电价动不动,气价动不动?不动,则很被动;动了,CPI会更冲动。资源品和能源价格还将上涨,物价岂能管住?虽然发改委已经制定预案:当国际油价达到130美元/桶时,将取消与国际油价的联动机制,采取政府直补的方式。但当国际油价长期运行在130美元/桶之上时,政府是否补得起?这种局面出现的概率很大。更何况,当油价达到130美元/桶时,国内油价将逼近10元一升,这对物流业的成本拉动极大。抗通胀不能只往好的方面想,要想到最坏的可能性。我最近到外地,坐着火车沿途看小麦生长情况,发觉越是向北小麦返青率越低。如果干旱延续到5月份,夏粮将很难保丰收,届时CPI可能要破6。

        当前抗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第一位任务,很可能忽视保增长。我们看到,目前各级政府频繁约谈企业高管,动用政府控制力约束企业涨价欲望。这很好,但搞不好会使企业“搁车”——因为不让涨价而关门。现在各级政府忙于管物价,很可能容忍经济下滑。而若容忍经济下滑成为常态,我们将很快看到经济下滑幅度超出预期,最后得千方百计保增长,不惜牺牲抗通胀。到那时,我们会看到通胀的另一种规律性现象:当经济下滑并失控时,通胀将更难管住,通胀从需求拉动到成本推动、变为短缺拉动,类似于日本地震后的电子元器件价格大涨。地震的困难是暂时的,滞胀的困难可要漫长得多。

        为了防止出现滞胀苗头演化为滞胀趋势,必须早动手,及早将保增长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在增长中解决通胀难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冯仑布局“大万通” 地产新高管团队亮相

    下一篇

    连年亏损 小基金公司注资求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