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相关发售方正在静待成都文交所最后审批,如无意外,投资者也可以用炒股票的方式购买“艺术品份额”。
每经记者 吕波 发自成都
将艺术品拆分成若干“份额”当股票卖,这种新鲜的“金融与艺术”的结合,即将在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 (以下简称成都文交所)展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获悉,由知名艺术家汪国新个人书画艺术品组成的“资产包”于2月28日在北京组包成功,随后这款价值5000万元的资产包,将在成都文交所以份额交易方式发售。目前,相关发售方正在静待成都文交所最后审批,如无意外,投资者也可以用炒股票的方式购买“艺术品份额”。
艺术品拆成“股份”卖
近日,“艺术品份额交易”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操作方式,发行月余便出现价格暴涨,这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所谓份额交易是指将艺术品等额拆分,投资者按份额享有的所有权,而这些份额可像股票一样通过交易所电子交易平台交易。这意味着即使是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参与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艺术品投资。
目前,正筹备在成都文交所上市进行“份额交易”的,是来自艺术家汪国新的一批画作。据成都文交所提供的资料显示,这次资产包由汪国新提供的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品组成,经评估估价为5000万元,是成都文交所组包的第一个艺术品资产包。
“投资者购买起点是1万股,最高200万。”据参与此次销售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次打包的作品共有约1250平方尺,经过画家本人鉴定真伪,同时由相关专家对价格进行评估,按照每平方尺约4万元的价格估价,共组成价值5000万元的资产包。未来经过成都文交所审核后,这个艺术品资产包将拆分成5000万个 “份额”,其中40%由机构持有人持有,而剩余的60%即3000万“股”份额将面对社会个人发行交易。
成都文交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艺术品资产包已经组成,现在要做的工作是由组包方递交申请,等待成都文交所的审核,预计近期会推出,不过主要面向成都文交所会员发行。
艺术品“联姻”金融势头汹涌
实际上,“艺术品份额交易”已不算新鲜,去年开始,各种基于艺术品“权益拆分”的交易模式就已在各地文交所悄然兴起。
2010年7月,中国首个基于“权益拆分”模式的资产包 《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1号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售完成,不过实际交易量并不大。去年12月,深圳文交所又推出齐白石、傅抱石的两个资产包,吸引了不少人参与。
同样是去年12月,中国当代艺术家黄钢的“红星和箱子系列”等作品被分成2500份在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发行,不过上海套用的是传统产权交易的思路,只有艺术品投资者俱乐部的成员可以认购。
今年1月26日,《黄河咆哮》、《燕塞秋》两幅山水画登陆天津文交所,该所将这两个艺术品资产包分别以1元/份的价格发行600万份和500万份。根据规则,投资者需在某银行存款超过5万元,并通过网上开户、网上交易,也有K线和技术指标,这种交易模式与股市颇有些类似,而更“刺激”的是,艺术品份额交易采取“T+0”,当天买进当天就可以卖出,而且日涨跌幅度上限为15%,高于股票市场的10%。
那么成都文交所将采取何种模式运营“艺术品份额交易”?“我们不会采取天津模式。”成都文交所投资运营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行艺术品资产包需要对投资者负责,要与其市场价值相符合,虽然此前曾考察过天津模式,但成都并不会采取这种模式。他同时对于推出二级市场的电子交易显得很谨慎,“我们会在政策法规完善的情况下考虑推出。”
定价模式谁说了算?
从去年以来,深圳、上海等地文交所都先后推出了“艺术品份额交易”模式,但天津文交所的模式从众多交易所中“脱颖而出”,让金融与艺术品“碰撞”出了炫目的“火花”。
数据显示,《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两个资产包上市首日即大涨100%,接下来的交易日不是涨停就是触及跌停,日振荡幅度均超过15%,凶悍的走势让不少投资者心惊肉跳。
截至3月3日的天津文交所收盘数据显示:《黄河咆哮》《燕塞秋》的份额价格从发行时的1元分别涨至8.86元和8.31元,这意味着这两幅画已足足上涨了786%和731%。如果按照现在的交易价格计算,《黄河咆哮》《燕塞秋》已经分别上涨到5316万元和4155万元。
《黄河咆哮》《燕塞秋》是两幅什么样的画作,竟然可以达到这样的价格?又是谁赋予了它这样的价格?
资料显示,两幅画的作者为津派已故画家白庚延,据雅昌艺术网统计的“白庚延国画个人指数”显示,2005年秋季,他画作的拍卖价为每平方尺1563元,在2006年涨至21290万元/平方尺。去年在北京保利的秋拍上,他的一幅《千峰接云图》拍出了392万元。
那么5000万元又能买到什么样的画作呢?嘉德2010年秋季拍卖,张大千创作于1947年的《太乙观泉图》,被公认为大千临古创作高峰时期的画作,最终也只拍出4032万元;而齐白石作品《花果四条屏》在众多藏家追捧下,也仅以4760万元的价格易主。
记者观察
有炒股般的“炒画”就会有“割肉”的艺术品投资
天津模式的艺术品份额交易,谁来接手“最后一棒”?当金融交易“邂逅”艺术品结合,诞生的是一种全新的投资品种还是投机产物?它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风险?
“这些艺术品最终应该要变现交易。”一位对“艺术份额交易”有一定了解的人士指出,天津文交所规定,首批上市的两只份额属于“不定期份额”,当单个投资人持有的同一份额标的物的份额达到该份额发行总量的67%时,触发要约收购,该份额停牌,该投资人为要约收购人。
然而实际上,当交易所中报出的价格已远超过市场正常估价时,很难有人会动用庞大资金去收购67%的份额,这两个“不定期份额”,很可能最终成为高挂在天上的“风筝”。
不过,天津文交所计划3月11日还将发行一批艺术品资产包,只是这些产品采取“定期份额”模式,比如画作的交易时间为10年,当定期份额达到规定期限,份额将停牌,份额标的物按照文交所的要求进行竞价交割。
那么这批“份额”运行到10年的时间点时,最后买进份额的人无疑将是接手最后一棒的人,因为持有份额的投资者将按照份额比例分享这批艺术品在拍卖市场的变现价格。
“这让我想起了2007年曾经流行一时的股票权证。”一位对股票市场有所研究的人士表示,当时某只股票认沽权证以0.42元开盘,最高被爆炒到1元,但到了股票行权期,由于已经没有行权的价值,这些权证就成一堆“废纸”,不少股民投资“灰飞烟灭”。他举例说,比如投资者以每股10元高价买进某艺术品份额,但10年后拍卖时该画作价格只比当初上市时增长1倍,“那么投资者最后每股只能分到2元,资金亏掉80%。”
不过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李天伟表现得较为乐观,“艺术品原来主要是收藏家参与,但现在随着金融资本的注入,更多的参与者进入到这一市场,价格自然也会越来越高。”
对于这些价格是否能代表艺术价值,李天伟认为并不好估计,比如白庚延是已故画家,它的资源少了,按照艺术品的稀缺性规律来看,未来应该是看涨的。“不过当代艺术品的份额并不十分看好,主要有一个量的问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