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财新网的消息显示,有大行权威人士透露,银监会上报的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四大监管新工具已获国务院批复。业内人士表示,这标志着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成型。
因2.5%拨备率监管标准的引入对银行影响较大,因此市场对此较为关注。
银监会新闻处相关人士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正在就实施新的监管框架起草一个新的文件,会尽快发布,在文件正式发布后,会对媒体有一个正式的说明。对于上述消息中提及四大监管新工具已于近日获国务院批复,他表示不便回复。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成形来自财新网的消息显示,有大行权威人士透露,银监会上报的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四大监管新工具已于近日获国务院批复,具体指引已进入最后一轮意见征询。
消息并称,该大行人士表示,预计杠杆率、流动性指引将先期发布;拨备率(2.5%)仍需和财政部做最后协商,过渡期为大行2年达标,中小行5年达标;动态资本工具短期内将不会大幅提高银行资本要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事联系银监会新闻处相关人士,该人士表示还不知晓此事,需要先了解。
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这是一个对银监会原有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杠杆率和2.5%的拨备率是以前没有的,新的体系比较齐全。”中国社科院投资系博士付立春称,新的监管工具对银行未来持续的健康发展有利。
他进一步指出,新的监管工具同时也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银行的经营,包括资产、利润等都将有所影响。“之前有些银行对风控的执行力度可能不够,如果实施了新规,那么他们的压力会更大些。”
资料显示,2009年底开始,银监会结合国际银行业监管改革趋势,开始制定一系列新型监管工具,后被称为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主要涉及对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率、流动性等四个方面。
“中国这次紧跟巴塞尔走。”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银监会监管新规的制定,意味着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成形。
四银行动态拨备率偏低因拨备率指标的引入对银行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市场对此较为关注。拨备率,全称动态拨备率,亦称拨贷比,计算方式为贷款损失准备金占贷款余额的比例。
实际上,2.5%的动态拨备率在去年银监会98号文件中已经出现。该份于11月17日印发的名为《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当前重点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0)98号的文件(以下简称98号文)中,银监会明确提出,在风险早期暴露和审慎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动态拨备管理,对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占贷款余额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5%,同时贷款损失准备金占不良贷款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150%,两者按孰高要求执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2.5%动态拨备率的监管标准比较严格。“2.5%的拨贷比,对银行的利润有所影响。”金麟表示,这一指标对于中小银行的影响更大。有券商数据显示,较之2.5%的要求,部分中小银行当前的拨贷比水平偏低。
来自高华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深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和宁波银行的拨贷比较低,处于1.3%~1.4%的水平;拨贷比达标的仅农行、中行(2010年上半年)和华夏银行三家,其中农行最高,为3.3%,中行和华夏均悬于2.5%的达标线。
高华证券指出,2.5%的拨贷比规定将使以往资产质量较强的银行处于不利地位,或促使银行增加高收益/高风险贷款以弥补较高的一般拨备,以及或减少不良贷款核销规模以保存拨备。
资本充足率暂无近忧除动态拨备率外,监管新工具并包括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98号文中亦对该三项监管工具有所阐述。
银监会在98号文中称,杠杆率的分子将采用一级资本,分母应覆盖表内外所有风险暴露,综合考虑表内风险暴露、非衍生品表外项目和金融衍生品的全额敞口头寸,对银行杠杆率水平进行审慎限制。
上周以来,有关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指引 (征求意见稿)》的消息尘嚣日上。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银监会此前已经下发《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指引(征求意见稿)》,建议杠杆率要求为不得低于4%;《巴塞尔协议Ⅲ》规定的杠杆率的国际监管标准为3%。
报道并称,该征求意见稿同时要求各商业银行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有评论称,这就意味着,中国的银行业监管机构将正式引入杠杆率监管机制。
对于流动性比率,银监会在98号文中称,在现有流动性指标的基础上,引进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对银行在压力情况下的一个月内持续经营能力和一年以上长期资金匹配程度进行检测评价。
而当前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整体大幅提升,因此“动态资本工具短期内将不会大幅提高银行资本要求”。
银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年末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2%,比年初上升0.8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1%,比年初上升0.9个百分点。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每经订报电话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