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远洋“去央企化”后抱团拓荒否认资金承压

    2011-01-20 02:04
    每经记者  叶书利  发自北京

            2010年的最后一天,即12月31日,远洋携手太古地产以20.03亿元取得成都金融核心区的综合项目地块。同一天,远洋又马不停蹄地与绿城中国达成杭州两个大型项目的股权合作协议。

            去年10月以来,远洋明显加快了与其他公司合作拿地或开发项目的节奏。在中远集团退出之后,“去央企化”后的远洋地产正在完成公司的战略调整和转型。

            远洋地产总裁李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过去远洋很少与其他公司在项目上进行股权层面的合作,而今后,与外部公司抱团拓荒将成为远洋的一个长期持续战略。

    抱团开拓二三线城市

            去年12月23日,远洋发布公告称,前一天,公司刚与崇高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分别出资32亿元及8亿元共同成立合营公司,联合开发公司刚拿下的北京CBD核心区Z6地块。合营公司中,远洋及崇高将分别持有合营公司80%及20%的股权。

            据记者粗略统计,自去年10月以来,远洋已与太古地产、南丰集团、绿城中国等外部合作方推进了6个股权合作项目。而远洋2010年中报显示,过去数年,远洋只进行过8个股权合作项目,且仅有6个股权合作项目合作方持股比例超过10%。

            对于远洋突然加大与外部公司合作的部署,李明解释说,2010年,远洋开始实施“重点巩固环渤海,积极进军中西部,完善长三角、珠三角”的全国化拓荒战略。在这个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开拓商业地产和全力进军二三线城市是其中的两大工作重点。因为资源问题,在部署二三线城市的过程中,远洋作为一家市场化的上市公司,会全面展开与外部公司的战略合作,互利互赢。

    去央企化未来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远国际在未退出远洋之前,远洋如欲与外部公司进行项目股权合作,管理层需要征求大股东意见。而现在,远洋两位大股东都是财务投资者,管理层在项目股权合作上有更大的自主空间。

            这种看法得到李明的承认。他表示,“过去远洋很少与其他外部公司在项目上进行股权层面的战略合作,确实与股权结构有一定关系。现在远洋只是一家有央企持股的纯市场化公司。管理层可以依据市场环境,做出自己的市场化决策。”

            2010年12月中旬,远洋原大股东中远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出售远洋地产近9.5亿股股份。完成出售后,公司将不再持有任何远洋地产股份。此后,香港南丰集团进入。

            “今后,与外部公司抱团拓荒,已成为远洋的一个长期持续战略。”李明说,不过,远洋选择的外部合作伙伴需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得优势互补,这样才能达到共赢,合作关系才能可持续。他举例说,“来这里之前,我刚接到南方城市一位商人的合作请求。他在那个城市建了一个高尔夫球场,希望能与远洋合作开发、经营这个高尔夫球场。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远洋能为你带来什么?你又能为远洋带来什么增值价值?其次就是在股权合作中,坚持同股同权、同权同责的原则,即在股权合作中,股、权、责对等。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什么样的合作模式,远洋都愿意坐下来谈论。”

            远洋地产副总裁周彤对此也表示:“远洋地产一直是一个比较开放的企业,愿意与其他实力企业进行合作,只要能够促进远洋地产的整体长远发展。”

    资金链新政?

            对于远洋的新政,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研究员陈仲伟提出另一个推测。他认为,远洋选择与他人抱团拓荒,可以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加快资产周转率。

            陈仲伟解释说,截至去年11月中旬,远洋手中仍持有可动用的现金130亿元,不过,远洋资产负债表上的净负债比仍保持在62%的高位。此后,远洋的资金压力有增无减。比如远洋于去年12月拿下的北京CBDZ6地块,按照规定,将于今年年初交付首笔地价款;另外,去年12月3日竞标下的原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小窑湾四宗地块的后续地价款仍需要继续缴付。旧债未还清,新债又来。本月17日,远洋旗下青岛远豪置业有限公司以总地价6.98亿元竞得青岛浮山新区F地块。

            中银国际一位房地产分析师据此认为,由于增加了几笔新债务,目前远洋的净负债比应该已接近70%。对于房企而言,这个比例已属较高水平。如果该比例进一步上升,企业的资金链就会面临较大压力。

            对于这种质疑,李明坚称,目前公司资金链属于健康状态,相关拿地行为是基于市场现状下作出的正常决策。展开与外部公司的合作是公司的长期战略,不是基于资金链问题而作出的短期决策。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许鹏:从中国人买房热情看房产调控

    下一篇

    7投1中 通化东宝折戟安徽基药招标调查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