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许鹏:从中国人买房热情看房产调控

    2011-01-20 02:04
    许鹏

            瑞银亚洲部房地产主管王震宇称,内地十分之一的富人就可以消化香港全年的新供应,这是大实话。不只是香港,在全球,如果没有针对民间资本对外投资的管制,也许内地的富人愿意把全世界的房子都买下。

            在国内,尽管历经2010数轮调控后,对投资性购房的信贷杠杆几近枯竭,但依然无法约束全款投资买房:机构数据显示,上海去年下半年选择一次性付款的购房者可能接近4万人,超过所有购房者的35%,而总金额可能接近600亿元。

            实际上,内地人的买房“热情”没有被信贷管制浇灭,没有被高昂的房价吓退。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内地人更坚信不动产的财富凝结和保值增值作用。

            首先是许多年以来的高货币投放,低利率水平,“钱不值钱”早就深入人心,房价连续10年的趋势性上涨又强化了人们“买房永远划算”的观念。

            其次是旺盛的刚性需求支撑投资者信心。每年1500万的进城人口需要房子,他们中经济状况较好的,将成为短期投机购房者的下家,其余的人流向租赁市场,也将依次推高房租的行情——虽然从租售比的角度,大多数房产投资者当前已经不划算,但在房租逐渐上涨的背景下,有多少人会在乎这一点呢?

            另外还有一种因素,相对房地产,股市最近一段时间来持续“不给力”,一批失望的散户们不得不重新回到房地产投资领域。在2007年时,曾有股评家建言“买房不如买房产股”,可今天的情况恰好相反:房子一再升值,地产股价却一跌再跌,谁会跟钱过不去?

            许多评论人士动辄以道德大棒挥舞于房产投资者头顶,把推高房价,激化社会矛盾的责任推给买房人,这种观点真是本末倒置。

            如果不管住货币超发的源头,仅仅执著于单方面堵截投资买房,买房人的钱会流向何处呢?如果流向农产品领域,那就是2010年的“蒜你狠”和“豆你玩”;如果流向收藏领域,那就是艺术品拍卖的天价;如果流向海外市场,那就是今天看到的境外楼盘频现内地买家身影。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憧憬经济数据较佳 大盘修复性反弹

    下一篇

    远洋“去央企化”后抱团拓荒否认资金承压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