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银行另类理财品弱市走强 风险亦另类

    2011-01-19 01:59
    每经记者  贺麒麟  发自上海

            在日益强烈的通胀预期下,顶着“高收益率”光环的另类投资理财产品,再度被推到镁光灯下。

            另类投资理财产品再次跃入投资者的视野,并非偶然。曾是银行理财产品“绝对主力”的信贷类理财产品遭到监管层叫停,债券类理财产品虽然在2010年下半年的理财市场中“一枝独秀”,但其收益率徘徊在较低水平。大量资金渴求更高收益的替代品。

    弱市中的强势产品

            通胀预期高企,银行理财产品想跑赢CPI都很难,更不用说超过10%的年化收益率了。而挂钩另类投资领域的理财产品,或许能够让投资者眼前一亮。

            所谓另类投资理财产品,是指投资标的区别于传统产品的银行理财产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平台优势所推出的另类投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投资于红酒、白酒、普洱茶和艺术品等财产受益权的理财产品,以及投资于“二氧化碳排放权”和“全球水资源指数”等标的的理财产品等。

            业内专家表示,另类投资理财产品与传统理财产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较弱,甚至表现为负相关性,因此在资本市场持续走弱时,另类理财产品往往能走强。

            “另类理财的投资标的,其价格走势比较独特,一般是持续上涨,有别于普通的经济周期规律。”上海一位理财师表示,银行推出这类产品,有利于投资者从通胀角度寻求保值增值。

            例如,民生银行相继推出的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和2号产品,均获得了高收益。以其1号产品的1期和2期产品为例,其期限分别为24个月和23个月,绝对收益率分别为25.50%和24.44%,年化收益率均达12.75%。

            一位接近民生银行的人士称,该款产品的募集资金将按照一定比例标准投资于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艺术品和少量的古代书画作品。“这些投资标的几乎不受资本市场的影响。”

    另类投资的另类风险

            不过,和传统理财产品一样,另类理财产品亦有投资风险。

            上述理财师表示,另类理财产品在国内是一个新生事物,运作并不成熟,投资者在购买此类产品之前应对所投资的领域有趋势性的判断。“银行通过专业团队来分析市场走向,但投资者仍需尽可能地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以便掌握主动权。”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王增武博士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国内的另类投资收益率较高,但国外成熟市场的另类投资也有亏损的现象。“这种另类投资是通过市场波动来获得收益,这就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资金进出,风险较大。”

            “另类理财产品还可能出现‘发生即损失’。比如,国外的‘巨灾债券’,不发生则已,一旦发生就全部亏损。”王增武称。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另类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较差,大部分属于固定期限投资,不能提前赎回,投资者应选择长期不会动用的资金进行投资。

            “而且,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预期仍然存在,都将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产生影响。”一位市场人士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不宜选择投资期限过长又无法提前赎回的另类理财产品。

            有银行理财师表示,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另类理财产品的发展状况和国际成熟投资市场投资者的做法,建议投资者在理财实战中将另类理财配置的资金控制在5%左右。

    理财产品创新着力点

            另类理财产品的发行,给银行理财市场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投资领域。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另类理财产品正在悄悄扩容。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另类投资与传统投资领域的相关性较弱,且能够改善资产配置结构、通过多元化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使另类理财在未来理财市场中潜力无限,前景相当广阔。

            王增武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这类产品的投资对象主要有四类,包括饮品、艺术品、低碳概念以及阳光私募合作产品等。

            据了解,另类理财产品主要向私人银行贵宾客户、优质个人客户发行。目前高端理财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仍然很旺盛,对高收益率的另类理财产品青睐有加。

            2007年,民生银行率先推出另类理财产品——非凡理财  “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其实现的高收益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随后发行的2号产品在短时间内全额售罄。

            2009年,建行的普洱茶财产受益权信托理财产品高调登场,在向高端客户和机构预售时,3000万元发行规模已经被预购一空。

            有大行理财经理表示,该类产品的风险控制非常严格,虽然银行不做担保,但是如果企业支付真的出现问题,银行对高端客户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分析人士指出,伴随投资市场日益成熟,高端财富人士的投资需求亦愈显多元化,另类投资理财产品将受到高资产人群的追捧,并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2011年寿险格局难改 分红险仍唱绝对主角

    下一篇

    2010年全年热钱流入料超千亿美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