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产业“走西口”政府如何送一程?

    2010-09-10 01:3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胡健

      话题缘起

            本月初,国务院出台《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强调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海外的产业转移项目时要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立足比较优势,合理确定产业承接发展重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节能环保等原则。

            2000年以来,很多东部企业为摆脱不断上涨的原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尝试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但是面临来自承接地政府、运输物流成本、人才匮乏等压力,相当一部分企业又悄然回归东部。

            然而,产业西进却是大势所趋,这次《指导意见》出台给中西部地方政府以及有意西进的企业一颗“定心丸”。为此,《每日经济新闻》特意邀请参与起草《指导意见》的发改委官员刘晓明和著名区域经济专家徐逢贤来解析这份《指导意见》。

    产业转移促地区协调发展

            NBD:当下政府鼓励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主要基于什么考虑?

            徐逢贤: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处于萎缩状态,为了使我们国家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地发展,就要增加投资,尤其是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以便其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同时,也是我们国家进行扩大内需的需要,当下扩大内需的主体应该说是在中西部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凭借区位优势,目前经济外向度很高,能达到50%~60%,而中西部还差很远,西部地区还不足10%,推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也可以提高中西部地区向中亚五国等邻国的开放度。最为关键的是东部地区传统产业面临饱和,中西部地区还没有饱和。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能源产业向西转移,能够增加我们的能源安全度。另外,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产业转移后,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工业发展,使东中西部地区走上协调发展的轨道。

            刘晓明:中国是一个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入国际分工,承接国外的产业转移,一步步发展到现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分工、协调和合作是有影响的,作为一个增长的动力,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发展作用很大,特别是那些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通过政策的协调使其发展壮大,有着实际的意义。通过产业转移能够使地区之间的分工进行更好的协调,特别是把中西部地区一些有潜质经济增长点搞起来之后,它将形成一个具体的经济循环,具备强大的实力把利益都固化在当地,劳动力也能够就地就业,经济效率能得到提高,然后收获更大的是社会效益。

    产能过剩的产业必须淘汰

            NBD:如何看待政府鼓励转移的这几大产业呢?

            徐逢贤:政府推动这几个产业是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传统制造业,纺织、服装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我们可以开拓中西部地区市场,并延伸至邻国市场;能源产业转移后,有利于当地政府增加财政收入,进行投资等;农产品深加工业,则可以增加农业增加值,有利于GDP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旅游产业往西部转移后,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都可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大大加强了东中西部的联系;金融业产业转移之后,可以增加对该地区投资力度,给予其更大的金融支持,吸引外资的力度就会增加,也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

            NBD:重点地区和产业园区都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排头兵”,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徐逢贤:工业园区能够使企业集中在某一点,能够节约耕地,形成产业集群,土地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也扎实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业园区对市场影响力大,有利于扩大流通范围,简化流通环节。

            NBD:避免污染转移,如何保证东部地区产业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时,能够做到转移与升级相结合?

            徐逢贤:需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是中西部地区产能已过剩的产业就必须淘汰,那些在东部地区产能过剩的产业,而西部地区尚有空间的,才适当鼓励转移。有些转移本来就可以促进西部地区发展,比如资源加工业向西转移,就能提高西部的科技创新程度。

            刘晓明:东部企业到西部去投资,投资活动要选择技术、工艺、路线等,进行实用性的投资安排,企业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西部设厂搬迁过程中就完成了升级和企业自身的改造。中西部有条件的地方,结合自身创新的优势作出相关项目规划,加以东部的管理、资金、市场渠道,在中西部就自然而然完成了一个产业的升级过程。

    承接地需提高劳动力素质

            NBD: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央或省级政府、承接地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明晰?

            徐逢贤: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央政府肯定要增加投资,这些投资的主要用处将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铁路、高速公路,健全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等,但是承接产业转移不可能一直依靠中央。承接地政府必须制定一个发展战略规划,只有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明确,发展速度才能加快,效率也会提高。

            这项规划需要包括当地政府适合承接何种产业转移,能够提供怎样的优越条件等。土地的提供上也给予适度的优惠,更为关键的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承接产业转移优先发展教育,提高科技水平,如果这个环节跟不上,就会影响到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质量。

            当地政府的银行贷款也需要放宽,东部地区资金密集度高,中西部资金密集程度低,需要给企业一个资金保障。

            刘晓明:承接地政府必须具备承接的现实基础,要别人来自己也得做好准备,承接园区是一个硬平台,软环境上中西部也要下足功夫。承接地应当和东部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模式可以有很多种。促进他们形成良性发展的有序而规范的机制,是中央层面的一个难点。这里面还涉及利益分成问题,合作的目的是更多减少交易成本,降低投资失误,减少机会成本,形成共赢。

            产业转移主体是企业,对它们来说,需要的是市场信号,不是政府信号,如果承接平台、产业链条、合作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已成气候,一下子就会形成羊群效应,各级政府的工作就是要再送它一程,这样就会有更多企业涌入中西部。

            结束语: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不仅能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而且还是有效解决我国地区协调发展的一剂良药。今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为核心的  “十二五”期间,东部产业有序向中西部转移,也将是一枚重要的棋子。

    对话嘉宾

    徐逢贤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刘晓明  国家发改委官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中小板今日上市3新股

    下一篇

    教育培训企业相继上市 创投闻风而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