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8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吹风会上获悉,根据现有退耕还林政策标准和已完成任务测算,退耕还林中央总投入将达4300多亿元,其中到2009年底中央已投入2332亿元,2010年至2021年中央还将继续投入2000多亿元。
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副主任吴礼军在吹风会上说,退耕还林工程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9个县、3200万农户、1.24亿农民。自1999年试点实施以来,退耕还林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进了生态建设。到2009年底,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4.15亿亩。据国家有关部门核查,退耕还林的面积核实率、造林合格率都在90%以上。
改善了生态环境。退耕还林遵循生态优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地区,安排在15度以上坡耕地尤其是25度以上陡坡耕地。10年来,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
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退耕还林补助总体上约占退耕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10%,西部400多个工程县中,这一比例高于20%,宁夏、云南等个别县达到45%以上。 促进了农村结构调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退耕农民更多地从事林业、副业和多种经营生产。一些地方大力发展畜牧、林果和观光旅游等产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改变了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增强了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
吹风会上,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总工程师吴坚表示,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林业生物质总量超过180亿吨,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大。
吴坚说,可作为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利用的有三类:木质燃料资源。薪炭林、灌木林和林业“三剩物”等总量约3亿吨/年;木本油料资源。中国种子含油率超过40%以上的植物就有154种,油桐、黄连木、文冠果、油茶等树种面积约420万公顷,果实产量约559万吨;木本淀粉类资源。全国栎类果实橡子产量约2000万吨,可生产燃料乙醇近500万吨。
据介绍,中国约有4404万公顷的宜林荒山、荒地,可用于培育能源林;约有近1亿公顷的盐碱地、沙地以及矿山、油田复垦地等边际性土地,可用于发展能源林;约有600万公顷疏林地及5312万公顷郁闭度小于0.4的低产林地,通过改造,可较大幅度地增加森林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