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调控三起三落地产圈感叹“美好时光”

    每日经济新闻 2010-08-12 10:23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张初亮 发自上海

      “最好的时光实际上是在2004年以前。房价每年的涨幅不过10%,没有买房的购房者压力也不如现在这么大,宏观调控也没现在这么频繁。”在最近的一次行业聚会上,华侨城上海公司的一位营销负责人感叹道。

      “最好的时光”——这是中国地产人对政策与行业兴衰的心态的鲜活写照。

      在中国房地产的这一轮“整十年”中,宏观调控下的楼市经历了三起三落。市场的晴雨表与政策的扶持和打压,成为中国楼市特有的表情。

      五年鼓励购房催生“美好时光”

      近十年中国房地产大热的源头,始于1998年。中原指数院为《每日经济新闻》整理的“1998年至2010年十二年房地产政策综述”显示,1998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时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和消费的通知》,房地产成为拉动内需、重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随后,国务院下发《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从1998年下半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房市场地位大幅提升;同时调整住房投资结构,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

      一纸文件,结束了福利分房数十年的历史,中国的购房者拥有了自主选择权,而众多开发商也获得了重新起步的希望。原本在南方地产崩溃中撞得头破血流的开发商们,凭着对政策一贯灵敏的嗅觉,毅然重新南下,开始了辉煌的地产生涯。这是许多房地产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重要转折。

      随后的1999年到2002年,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住房消费,并在住房个人所得税、交易营业税、契税等方面继续鼓励购房。

      中原地产研究院的调查显示,1998年至2002年的近5年时间中,全国每一年的商品住宅平均成交价格都只有2000元/平方米出头。但是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却大幅增长5年时间,商品住宅的成交面积增长了一倍多。所以说1998年以后将近5年的购房鼓励政策为整个行业的崛起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首提“二套房”预警 政策开始变调

      200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加强房地产信贷,四证取得后才能发放贷款: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商品房的借款人,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不再执行优惠住房利率规定。

      这部名曰“121”号的文件,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中央政府对房地产态度转变的开始。

      2003年7月,出售房屋开始征收房产税。在之后的3年中,中国楼市和政策之间出现了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的纠结关系:市场开始过热,以调控为主基调,由部分区域到全国,由单个部门政策转为多部门联合调控,信贷、土地、税费政策多管齐下。然后一直到2007年下半年,这种关系的基调却是,政策愈出,楼市愈涨。有业内人士戏称,此时的两者当然已经不见5年前“蜜月期”的甜蜜,但却有“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别样意味。

      2004年,时任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的谢国忠发表研究报告,称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尤其严重。

      与此同时,时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的易宪容也认为,房地产已经成为挟持中国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力量,房地产开始走上一条不断膨胀、扩张的“不归路”。

      2004年10月,建设部在其网站上发表题为《怎样认识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报告,反驳了“房地产过热论”和“泡沫论”。住建部认为目前国内的住宅需求仍是真实需求,即使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房地产过热或结构性过剩现象,也不能就此判断房地产已经是“泡沫经济”。

      但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由2004年的38232万平方米,上涨至2007年的76193万平方米。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额由2004年的10000亿元左右,上涨至接近30000亿元,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已经形成。

      “松”“紧”变换 楼市疯狂过山车

      2006年下半年厉兵秣马的政策没能止住房地产的疯狂。2007年春节刚过,全国楼市就出现一波史无前例的跳涨与“抢房”浪潮。

      到当年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首次突破两位数,达10.5%,涨幅比10月份高出1个百分点,再创两年来新高……

      尽管从当年初开始,政策层面就已经释放出与过去数月明显不同的严厉,但真正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是后来被冠以“房贷新政”的二套房信贷及与之配套的系列政策。

      2007年9月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公布,出台了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20%;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等规定。

      虽然在房贷新政后,从价格上看,楼市勉强支撑了1~2个月,但当年10月后,全国各个主要城市的房地产成交量随着新政执行应声而落。

      矫枉似乎必然过正,调控支持者没有预料到随之而来席卷全球的一场金融风暴。

      尽管金融危机的苗头在2008年初就已出现,但整个上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依然继续在“从紧”的道路上迈进。

      到2008年年中,房价没有停止大幅度下跌的迹象,与此同时更让决策层担忧的是,成交量的长期低迷已经在房地产行业产生了“停工潮”,大量建筑农民工返乡的压力和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不得不让调控面对经济增长做出实质性的让步。

      政策基调从紧 最严厉调控出台

      进入2008年秋天,国际金融危机的紧迫形势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外贸净出口,而内部需求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下难以抬头。以房地产为核心的固定资产投资,此刻成为拉动GDP增长的最大希望。

      自9月起,央行频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信贷政策放松,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随后推出。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131号文件)颁布,包括营业税契税等减免、非首套房信贷标准放松、降低开放商自有资金比例、加快保障房建设等措施。房地产政策由调控转成全面放松。

      此后,各地相继出台“鼓励购房”的房地产刺激政策,到当年年底,2007版的“房贷新政”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纸空文。

      2009年的调控松绑,给了整个房地产十年发展中最黄金的一年。不仅全国商品房销售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而且成交面积大幅上涨至93713万平方米,创1998年以来的12年最高。所有的房地产商都迎来了自己公司历史销售的最高年份。但是,房价大幅上涨,也令决策层忧心忡忡——2009年全国房屋销售均价4695元/平方米,首次突破了4000元/平方米大关。

      市场的再度走火虽然让开发商欣喜若狂,但经过了2007年的“乐极生悲”,从业者中不乏有识之士清醒地认识到了中国楼市中,市场与政策的辩证关系。

      到2009年年底,随着国内经济年内逐步回暖,新增贷款规模达到创纪录的近10亿元,房地产市场由复苏而繁荣到趋于过热,令房地产政策在年底起再转而从紧。

      以今年4月17日新“国十条”为标志,房地产政策全面转向,政策基调再次从紧。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称:“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这是调控最基本的思路。有人说这是最严格的调控,无非是对于投机炒房的人比较严厉。这对于投机性炒房确实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我们一直建议要把改善性需求作为一个重要需求,在政策上很好地体现出来。”
     

    上一篇

    博鳌故事:折射房地产“黄金十年”

    下一篇

    舟曲再发泥石流 救援“生命线”中断(图)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