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再融资与汇金发债融资,有财经评论人士称之为左手进右手出的游戏。
银行再融资,是为了填平去年天量信贷的风险;汇金发债,是因为这位大股东资金短缺。作为各家商业银行的大股东,汇金成为银行再融资的顶梁柱。如果汇金不参与,银行无法成功进行配股再融资。
目前汇金分别持有建行和中行(601988)的57.09%与67.53%的股份,根据两行目前披露的再融资计划测算,汇金最多需要向建行、中行分别支付428亿元、405亿元参与再融资,合计达833亿元。此外,据媒体报道,汇金还将向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计注资800亿元。
无论是认购可转债,还是以极大的折扣配股,汇金都能大赚。6月7日,中行公告可转债发行结果:中行可转债网下发行有效申购数量为16983.24亿元,由于定金比例为20%,因此网下配售冻结资金3396.65亿元,网上网下中签率均为1.89%。网下共计有1569个机构获配,其中保险机构34家,涉及62个股票账户。险资与社保基金认购如此踊跃,说明目前长期投资的标的物不多。
中行可转债的期限为6年,自2010年6月2日至2016年6月2日,可在2010年12月2日至2016年6月2日进行转股,上市首日的转股价格为3.88元/股。在本次可转债期满后5个交易日内,发行人将以本次可转债票面面值的106%(含当期利息)赎回全部未转股的可转债。这一价格高于目前5年期的固定存款利率,年化收益率在1.9%左右,低于一年期存款收益。
这对于从来以原始股东身份入场、动辄获得数倍收益的汇金来说,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收益。因此,汇金大度地表示把机会让给其他投资者,即使全部债转股,汇金被稀释的股权不超过2%,汇金的控股股东地位不可动摇。
不参与中行的可转债,汇金最终参加了配股。所谓汇金因为股权稀释压力参与配股是一句空话,原因是汇金博弈成功。
一是银行再融资的收益与价格基本满足所需。中行此次配股价约为2.15元,相当于方案出台前中行收盘价3.40元的六三折。无怪乎皮海洲先生说,这是明目张胆的利益输送,说明中行的估值仍然高估了30%以上,这对A股显然是一场灾难。银监会去年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分红率不超过45%的监管规定,近些年,汇金已经从银行获得千亿分红。从2006年以来,汇金共从中行获得分红总额达702.81亿元,也就是说,汇金需将近4年来57.62%的分红拿出来。
二是汇金可以低息发行“汇金债”。汇金债如果属于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不会高。目前正处于债券低息周期,存续期在10年以上的长期国债收益率普遍只有3.5%,属于历史较低水平,今年50年期国债的利率仅4.03%。
关键问题是汇金低息发债,以6折左右的折扣参与配股,如此一本万利的买卖,将使汇金成为一头生财机器,要多少就有多少。我们看到了古怪的循环,银行大规模高息贷款,而后通过资本市场补充资本金,而汇金等大股东获得远低于市场的折让价,今后可以通过市场兑现。但汇金所发债仍然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认购,转了一圈,又回到了银行。只不过,此时汇金也好,银行也好,都降低了风险,获得了收益。那么,承担风险与成本的究竟是谁?是以市场价购入股权与债权的投资者。
汇金不仅是现金机器,还是弥平银行资产负债的渠道,兼具政策折价与市场溢价。无怪乎,汇金成为香饽饽,你抢我也抢。
成立于2003年的汇金公司,在中投公司成立之前,一直在外管局名下;在中投成立之后用支付对价的名义,使汇金成为自己的全资子公司。中投的还本付息,全要指望汇金。而中投公司作为主权基金,既不属于央行,也不属于财政部,这使得中投旗下的汇金一直成为众人眼中的肥鹿,所谓的金融国资委、所谓的汇金应重属央行等议论时有耳闻,只不过是汇金的收益实在太让人眼馋了。
【稿件声明】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如需转载或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官网:http://www.nbd.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