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只要解决三大问题 股指下跌不可怕

    2010-05-18 02:07
    每经评论员  叶檀

        股指下跌震荡是刺激政策退出的必然产物,从2008年、2009年的全球央行联手发放货币,到今年的逐步退出、财政紧缩,市场作出了相应的反应。

            股市在接连下挫之后,毫无疑问估值重心已经向下调整,此时争论牛熊相当于拿长矛刺市场,意义不大。同样意义不大的争论是股指期货助涨助跌,一个袖珍期指市场面对21.46万亿市值(截至5月14日)的大市场,期指的真面目完全没有暴露。

            政府想救出一个牛市来,在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下降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发放货币,付出的代价是全球经济继续失衡、中国经济结构继续恶化、房价继续高涨。一旦出现债务危机,政府无法调动更多的货币,任何一个小危机都可能致命。

            只要传统制造业能够在减少污染的情况下转移到中西部,只要新兴产业能够替代传统产业成为中国市场下一波的中坚力量,市场短暂下挫就是大牛市的中继,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以下三大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证券市场权贵化,从上游的风险投资到下游的退出市场,全都掌控到某些权贵者手中。如果此风蔓延,将摧毁我国艰难成长的成长性企业。

            充斥市场的资金在股市二级市场、楼市撤退后转攻风险投资领域。虽然相比2008年中国创股与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有所下降,但新设股权投资基金依然如同雨后春笋。事实上,近几年是我国风险投资的高速成长期。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9年,中国共有105只人民币基金成功募集122.95亿美元,首次在募集总量上超过美元,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在PE领域出现权贵资本丛集与国进民退现象。据统计,从2006年到2009年底,国务院批准了10只产业基金,总规模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此后陆续备案的产业基金还包括:2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航天产业基金、50亿的航运产业基金和300亿的曹妃甸产业基金等。

            资金寻找、追逐实体领域内的优质企业本是好事,风险在于上游风险投资领域的估值(15倍左右的预期市盈率)已经远超正常估值(7、8倍的市盈率),出现巨大泡沫,这说明我国实体经济领域无法涌现出足够多的、负责任的好企业,更说明掌握创业板与中小板上市权的监管机构拥有让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通道。

            大量资金在少数企业内打转,结果就是谁钱多、谁权大谁是王。权贵资金、地方政府的产业基金加上民间自主资金、外资等扎堆在股权投资领域,他们在比拼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更比拼的是关系与靠山。

            第二个问题是果实未成熟,有关部门就想伸手摘桃子。我国的中小板与创业板是中国成长性企业的摇篮,是民营企业的温床。人们希望通过风险投资与创业板资金的孵化诞生出中国未来的辉瑞与微软,以替代以钢铁、水泥为主的所谓蓝筹股。

            中小板尚未成熟、创业板还在摇篮期,有关方面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分拆上市,试图将大型企业中的高科技部分一股脑地塞进创业板。如在创业板上市的国民技术,由中电华大控股,客户也主要是银行、运营商等国有控股企业。可以想象,未来银行一统电子支付的江湖,如民营的支付宝等体系将被淘汰出局。但谁都清楚,支付宝体系已经较为成熟,并且扫除了国有银行的大多数弊端。

            最后的问题是股指期货。目前股指期货尚在萌芽阶段,民间资金逐鹿,虽然从成交手数看,投机色彩浓厚,不失为中国证券市场未来的试验田。随着中金所公布《套期保值额度申请指南》和《特殊法人机构交易编码管理业务指南》,机构进入股指期货的脚步越来越近,广发证券、中信证券与招商证券均宣布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游戏即将上演,未来中投二号、社保基金均会参与其中,能否保证期指市场不重蹈权证市场的覆辙,笔者并不乐观。在期货市场注定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而能存活下来的虾米必然与大鱼沆瀣一气。

            股指下跌是刺激政策退出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叠加的产物,也是成长性公司挤出泡沫的好机会。只要能够抑制假账与权贵,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以实体经济替代资产泡沫,对未来市场不必过于担心。当然,如果中国房地产新政大逆转,如果大企业与老庄股纷纷分拆上市,市场无救。

    上一篇

    希腊总理称要告华尔街投行

    下一篇

    酿恶果 房价考验政府底线 更严厉措施或出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