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即将启动 低碳板块或提前爆发

    2010-03-20 02:00

    每经记者  胡玉慧

            中国银联扩大手机支付试点、工信部透露三网融合启动时间以及物联网研发进度,让身具这些概念的科技股在本周又掀起了火热行情,又一次印证了产业动向和政策信息的巨大号召力。

            而对于在“两会”后相对沉寂的低碳板块而言,后市还有没有机会?本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或许可以成为投资者应当注意的信号。有分析人士指出,从“两会”后各部委官员的表态来看,此前抛出的种种政策预期有望在不久后得到兑现。

    合同能源管理将破茧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即将启动。”3月18日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登陆MSN时,发现好几位券商电力设备行业研究员都将自己的MSN签名改成了如上这句话。

            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研究了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积极推行由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与企业、公共机构等用能单位签订能源管理合同,提供节能设计、改造和运行管理等服务的新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这也是“两会”闭幕后,低碳领域首个出现明确政策信号的子行业。合同能源管理(ENERGYMANAGEMENTCONTRACT,简称EMC)是目前在欧美国家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一种推进节能减排项目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风险不再由项目企业独自承担,而是在项目产生节能效益后,由EMC公司与客户一起分享项目节能收益。国元证券分析师周海鸥就表示,这种商业模式能有效地刺激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因此在市场化运作、管理都逊色很多的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领域,会得到很大的运用。

    节能设备从中受益

            中信证券分析师于军表示,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从事合同能源管理,但受到补贴不足和融资难等困扰,在收入中占比较小;一旦政策给予更多扶持,可能打开此类业务的增长空间。而随着合同能源管理逐渐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对节能设备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节能灯具、余热锅炉、节能变频设备等都将从中受益。

            按照过往惯例,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以上表态后,市场有望在不久后看到相关部委出台具体产业扶持细则;而根据目前已传递出的信息,由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制定的  《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已经基本完成。申银万国认为,预计会涉及税收、融资渠道、补贴等方面,包括鼓励金融服务机构在优惠利率信贷、产品合作等多渠道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扶持,以及节能服务补贴政策等。

    等待政策预期兑现

            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合同能源管理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但就是这么一个新名词,为何此次会被提出?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显示出前期外界的政策预期正在逐渐兑现。

            低碳经济是“两会”期间热议话题,政协“一号提案”也让二级市场相关个股应声大涨。而此前A股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公司泰豪科技,其副董事长黄代放在受访时表示,将提交加快推进新能源发展与建筑节能相结合,以及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产业健康发展两个提案。

            而政策层面的热度也并没有随着“两会”的闭幕消退。3月16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在谈及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时提出,要从当前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型发展中转变过来。同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王勃华透露,工信部将很快颁布多晶硅行业准入制度,光伏产业联盟也将在近期成立;此外,李毅中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国家正在研究相关新能源汽车政策,其中包括对个人客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而补贴额度在“6万元左右”,这个数字较此前从车企方面传出的5万元上限还高。李毅中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要求相关标准尽快出台,配套措施也要随之完善,目前有关“办法、制度和方案”都在研究中。

            业内认为,今年必定是低碳、新能源政策的密集出台期,很多政策本该去年就推出,后因种种原因被延至今年,其中就包括相当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将在今年被“升级”到低碳经济“版本”。于军认为,除此之外,鼓励低能耗交通的相关政策、对购买和销售节能减排设备的进一步财政补贴、扶持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政策,都将在今年得到宣布。

            有业内分析师表示,综合目前政策信息,近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光伏、合同能源管理等细分领域的个股,随时可能爆发上升行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供应或将紧俏 沪胶多头发力

    下一篇

    老法师访谈:上涨存三大隐忧不宜过度乐观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