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通胀预期下地方融资平台何去何从?

    2010-03-05 04:45
    祁建国  (北京市兆源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立及其背后的债务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瞩目,主流观点认为,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可能会成为4万亿元投资和2009年9.6万亿元银行天量信贷的后遗症。在当前通胀预期越发强烈的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将去往何方?

            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引起全国上下一片哗然。高房价支撑的楼市,已是不争的事实,难怪温家宝总理2月27日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我有决心,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调控房市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之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

            房价畸高、楼市不稳、“地王”频出、信贷规模居高不下等局面背后,究竟谁是推手?这不禁让人们联想起在此轮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地方政府平台公司。那么,在当前这种微妙的形势下,平台公司将何去何从?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城投公司以来,全国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部分地级市以及县级政府陆续成立了名称各异的融资平台,为本地基础设施建设融资。2009年,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已有数千家。

            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2008年末推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4万亿”救市计划,其中大部分资金需要地方政府配套出资。巨额的资金缺口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仅仅依靠当前地方政府的收入,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法律层面上,法律禁止地方政府从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同时也不允许地方政府为自身或第三人融资提供担保。因此,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的方式,既能满足法律形式上的要求,也能满足自身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2009年初,央行与银监会联合发布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  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在政策上给予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建立及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持。

            实践中,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出资人主要是地方国资委、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如水利厅、交通厅、发改委等)、地方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其中以地方国资委、政府职能部门居多。出资人一般通过现金、土地使用权、股权、债权转股权、资产无偿划转,实物资产等方式出资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最常以土地使用权出资。

            央行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的负债超过5万亿元,到2009年年末,有媒体称该数据已上升到8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立及其背后的债务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瞩目,主流观点认为,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可能会成为4万亿元投资和2009年9.6万亿元银行天量信贷的后遗症,危及金融乃至国家经济安全。

            许多地方政府部分财政收入与土地出让收益相挂钩。为偿还平台公司的天量借款,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推高土地价格的强烈动机,无疑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推波助澜作用。同时,这种卖地财政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经济回调或政策受阻,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问题就会爆发。在地方财政出现偿还困难时,平台公司的资产泡沫便面临破灭的巨大危险。信贷规模的猛增无疑增大了财政的隐形负债,并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隐性化和长期化趋势凸显,新一轮的不良资产浪潮可能再度袭来。随着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和融资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开始受到空前的重视。结合2009年与2010年融资环境的转变,平台公司开始进入新一轮“抓大灭小”整合期。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大举负债,将直接妨碍信贷政策的调整与运行。由于政府平台公司的项目通常为中长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使用周期长。这不但导致贷款集中度显著提高、风险高度集中,同时为确保项目的持续投入与运营,未来几年的信贷投放规模极可能保持较高的被动增长趋势,从而极大地缩小未来几年信贷投放的调整空间,严重威胁国家金融安全。

            从法律角度看,政府融资平台整合的形式主要有政府融资平台人格的消灭和政府融资平台的合并两种情况。所谓政府融资平台法人人格的消灭,通常方式为撤销、解散和破产。政府融资平台的合并是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直接合并为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

            3月,大地回春,万象更新。正在召开的“两会”将制定何种宏观经济及金融政策?国家将采取何种措施继续维稳逐步向好的中国经济,尤其是在当前通胀预期背景下,国家今后还将出台何种政策规范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及其融资行为?

            人们拭目以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中介抛售三亚豪宅 海南炒房曲终人散?

    下一篇

    加息动力未除 理财宜“短”不宜“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