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银行大量“补血”去年次债发行猛增2.7倍

    2010-02-04 04:33
    每经记者  曾春  发自北京

            2009年“天量”信贷背后,次级债成为各商业银行“补血”的良方。

            央行昨日  (2月3日)公布的《2009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09年,23家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总计2669亿元,发行量为前一年的3.7倍,2家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65亿元。

    大规模发行次级债

            2009年,次级债热潮席卷整个银行业。

            2009年2月24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发行300亿元次级债,次级债热潮由此拉开序幕。随后,各家银行相继发行次级债,次级债市场罕见如此“热闹”。

            据WIND资讯统计,2009年4大国有商业银行共计发行次级债210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发行次级债400亿元,农业银行发行次级债500亿元,建行银行次级债发行量则高达800亿元。

            各家中小型银行也丝毫不落下风。兴业银行次级债发行规模达到70亿元,平安银行也发行30亿元次级债。

            “天量”信贷下,各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无一例外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部分银行该指标甚至已经低于8%的监管红线。迫于资本充足率不足的压力,各家银行纷纷展开融资。发行次级债并非唯一的方式,但是各家银行却都钟情于次级债。

            西南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付立春表示,次级债发行程序比较简单,也容易被市场接受,所以一直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选择。

            “尤其是2009年上半年,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很大,次级债自然受到银行的青睐。”付立春说。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23家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总计2669亿元,发行量为前一年的3.7倍,2家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65亿元。据了解,分别是民生银行发行了50亿元,深圳发展银行发行了15亿元混合资本债券。

    银行资本之忧未解

            各银行发行次级债的热情高涨,但是潜在的风险也在滋生萌芽。尤其是银行间互持债券的现象普遍,这使得次级债的发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做无用功,而由此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

            2009年6月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自今年7月1日起开始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债要全部扣除;同时主要商业银行只有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7%才能发行次级债。银监会新规无疑增加了银行发行次级债的成本和难度,银行“补血”的捷径被堵。

            今年信贷投放的总量仍将位于历史高位。此前,多家机构预测今年信贷投放规模约7.5万亿元。银行资本充足之忧再次显现。

            “今年银行资本充足率会是很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付立春认为,今年会是“低增长、高稀释”的一年,通俗地说,就是银行增发新股的压力较大。

            付立春表示,银监会新规出台之后,次级债的含金量明显降低,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对次级债的吸收能力比较弱,预计今年次级债发行规模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今年各家银行仍有可能继续发行次级债。2009年12月末,中信银行就宣布,2010年将发行合计不超过250亿元次级债,用于补充附属资本。

    债券市场迅速壮大

            《报告》显示,2009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4.9万亿元,同比增长68.5%。国债、次级债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债券品种发行量,较去年均有较大幅度增加。截至2009年末,债券市场债券托管总额达13.3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债券托管额为13万亿元,同比增30%。

            普通金融债券发行量稳步增长,包括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在内的10家金融机构,发行普通金融债券337亿元,发行量较前一年增长34.8%。亚洲开发银行再次发行人民币债券10亿元,至此我国境内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已达40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迅速发展,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短期融资券263只,累计发行面额4612.1亿元,中期票据172只,累计发行面额6885亿元,同时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创新推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已成功发行12.65亿元。

            去年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期限结构总体变化不大,依然以中短期债券为主。其中,期限5年以内的债券发行量占比48.8%,比2008年上升1.6个百分点;期限5(含)到10年的债券发行量占比26.8%,下降2.3个百分点;期限10年(含)以上的债券发行量占比24.4%,上升0.7个百分点。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声音

    下一篇

    银监会频提融资平台风险 银行“变脸”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